限时规范训练3-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51393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规范训练3-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限时规范训练3-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限时规范训练3-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限时规范训练3-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限时规范训练3-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限时规范训练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规范训练3-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水循环与洋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2题。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为赤道逆流解析第1题,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第2题

2、,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为南赤道暖流。答案1.A2.B(2013江苏省苏北四市调研)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34题。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水量1月份较小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和的水量解析第3题,东亚

3、和南亚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和蒸发量较大,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地表径流水量较小,开普敦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1月夏季植物蒸腾量较大。第4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调节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是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蓄积水,可以增加环节(下渗)的水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可以增加环节和的水量。答案3.C4.C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57题。5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A雨水 B潜水 C冰川 D承压水6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4、()。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7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既与长江存在互补关系,又与洞庭湖存在互补关系,故它最可能是地下水中的潜水。第6题,图中的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说明此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长江的水位较高,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67月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长江流域的时期。第7题,由于实行了退耕还湖,导致洞庭湖的蓄水能力增强,即它对长江水量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枯水期b所代表的流量变大。答案5.B6.C7.D(2013深圳调研)读“某河流

5、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8修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旱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减小A B C D9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几率的措施还有()。植树造林人工增雨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退耕还湖A B C D解析第8题,从图中建水库后(实线)的各月径流量变化(实线与虚线对比)可知:符合实际情况。第9题,上中游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量;中下游退耕还湖,可提高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答案8.D9.A(2013江苏省镇江市模拟) 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南极地区水

6、循环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降温减湿 B形成“U”型谷地C形成冲积扇 D决定全球能量转换11南极大陆四周的大洋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大洋环流自东向西流B该大洋环流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该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D该洋流为西风漂流解析第10题,环节在南极地区表现为冰川的移动,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刨蚀地面,形成冰川地貌,“U”型谷地是一种地貌。第11题,南极大陆四周的大洋环流受极地东南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流,此题不要认为是西风漂流。答案10.B11.A(2013三明模拟)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A墨

7、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13与图中海岸相比,海岸()。A气温较高,空气温度较小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解析第12题,盛行东南风,盛行西风,且洋流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由此可以判断此图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若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该大洋为印度洋,因此选D。第13题,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为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答案12.D13.B(2013北京东城区统测)读图,回答1415题。14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

8、陆西岸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15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解析第14题,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它应该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也可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第15题,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它表示南半球的暖流,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该洋流是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因素之一;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分布的是西澳大利亚寒流。答案14.A15.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12江苏省苏州市调研)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

9、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节是水汽输送,夏季风是其主要动力B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17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向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B乙处为背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解析第16题,掌握了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17题,甲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外力综合作用而成,B项乙处为背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地层受挤压上拱而形成的,丙处为火山,图中位于板块消亡地带附近,丁处为海沟,由板

10、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的。答案16.AC17.BD(2013南京模拟)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820题。1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Aa环节的水量等于b环节和d环节的水量总和B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C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De环节的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19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A. 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Bg环节为变质作用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D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20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11、)。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增加 Bf环节蒸腾加强Ci处岩块上升加速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解析第18题,A选项蒸发进入大气的水量应该等于降水量,蒸发量除了海洋蒸发外,还应有陆地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B选项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水汽输送应该是来自太平洋盛行西南风;C选项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很少;D选项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等于径流量,表述正确。第19题,e环节径流输送在海岸沙滩地区,由于流速的降低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主要为堆积作用正确;g环节为固结成岩作用,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是变质岩,是岩浆岩,两种岩石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第20题,植被遭到

12、严重破坏就失去了植物涵养水源的作用,汛期时径流量增加,冲刷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增强。答案18.BD19.AC20.AD三、综合题(共40分)21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_;E、F所示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4)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_(字母)。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是_。解析(1)依据海陆位置,可判断甲处水循环类型;从岩层弯曲方向可判断E

13、、F地质构造。(2)修建水库可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3)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破坏会影响地表水下渗;同时植被具有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水汽含量,也能增加当地降水。(4)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位于沿海平面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出现一系列问题。答案(1)海陆间循环向斜背斜(2)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3)使该地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4)E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地面沉降或塌陷;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222012年1月21日,16岁的荷兰少女劳拉德克尔成功抵达加勒比海圣马丁岛,创下

14、环球航海的最低年龄纪录。阅读她此次环球航行计划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劳拉从荷兰出发后,并未直接向西横渡大西洋,而是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当劳拉航行到A处时,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请分析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3)若2012年1月劳拉航行至B海域,帆船速度_(较快、较慢),请说明原因。(4)图中A、B、C、D四地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_。解析第(1)题,主要利用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顺风顺水。第(2)题,A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地气候的形成与洋流、信风和地形有关。第(3)题,B海域为北印度洋海域,1月份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帆船航行时顺风顺水。第(4)题,D地渔场的形成与上升补偿流有关。答案(1)利用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顺风顺水,缩短航行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