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概况气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1262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概况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概况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概况气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概况气候武汉气候背景湖北武汉武汉-武汉市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度, 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热难受。 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 会异常达到接近30度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12月底到次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

2、0度以下,比较阴冷。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武汉概况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 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 部分组成, 通称武汉三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 月落梅花S使这 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江城”的美誉。全市现 辖13个区、3个国家 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 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8万人。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

3、三镇,近两百个湖 泊座 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其中东湖水域 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 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年间, 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 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 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九省通衢武汉历来被称为h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 距离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

4、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 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 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 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 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巳形成“干支一体,通江 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 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第二 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 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 代物流园区、物流中

5、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 市场和促 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工业基地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巳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 业体 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 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 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 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 拥有核心技术的“武

6、汉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涌现。商贸金融中心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 法。 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上个世纪初, 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天,这座商家必 争之地仍然商贾云集,千街熙攘。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企 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法 国“家乐福化德国“麦德龙S美国“沃尔玛”等 国际零售商业巨头相继进入武汉, 推动了武汉商业贸易发展。武汉金融、证卷交易同样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 商业银行在武汉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

7、,法国兴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10多家外国银 行和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 机构。科教基地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 有包 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普通高校,70万在校大学生。成人 高校在校学生 近12万人。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13个,在 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 47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 源十分丰富,“武汉中国光 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 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开放先导武汉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

8、热点地区 和首选城市之一。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相 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从转变政府职能入 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 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2005年,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势头,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19. 89亿美元,增长65. 6 %,实际利用外资17. 47亿美 元,增长14.5 %。世界500强企业巳有60家在汉 投资,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 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00余家。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

9、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之规定,现将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如下:一、环境 质量现状(-)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类别,以国家标准 规定 的24项监测指标评价,我市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1) 河流全市10条主要河流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DI类标准的有6条河流:长江武汉段、金水河、倒水、举水、沙 河,汉江武汉段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水质符合IV类标准的有2条河流:滋水、东荆河;水质符合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青山港;水质未达到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府河。(2) 湖泊全市5

10、1个主要湖泊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II类标准的有1个湖泊:梁子湖; 水质符合HI类标准的有5个湖泊:斧头湖、鲁湖、木兰湖、汤逊湖、道观河水 库;水质符合IV类标准的有10个湖泊:青菱湖、严东湖、后官湖、涨渡湖、柴 泊 湖、后湖、野湖、五加湖、车墩湖、马子湖;水质符合V类标准的有1个湖泊:北湖;其它湖泊中:东湖除高镭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 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龙阳湖除高镭酸盐 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 到水质保护目标;严西湖除高猛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11、 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东西湖除高猛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 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金银湖除总磷、总 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三角湖除高猛酸盐指数、生 化需氧量、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墨水湖、月湖、紫阳 湖除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 目标;南太子湖除高镭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 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其它小型湖泊主要是总磷、总氮等指标超标。(3)湖泊水质的营养状态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51个

12、湖泊水质营 养 状态的评价结果为:中营养程度的湖泊22个,富营养程度的湖泊29个。2、污染物排放和处理2003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2026. 2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4577. 27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8.01%;生活污水37449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51.99%,生 活污 水排放量仍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排放的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 六价金名2. 97吨,氨氮1734. 86吨,化学需氧量42115. 34吨。全市工 业废水排放 达标率90.42%,与上年持平。工业重复用水率66.97%,与上年持平。重点污染企业 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315台(套),正常运行率100%o200

13、3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1. 2%03、饮用水源水质2003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 91%,比上年上升1. 7个百分点。(二)空气质量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03年全市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夭数占全年天数的67. 4%,比上年增加6. 03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由上年的98下降为91,属良好。城区5个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 为0.119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 标准0. 019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 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值分 别为0.042毫克/

14、立方米、0.04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城区降尘月平均 值为13. 09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0 86吨/平方公里。2003年,城区酸雨样品出现频率为30.1%,较上年增加8. 4个百分点,城区降水 PH年均值为4. 98o2、污染物排放及处理200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374. 93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40. 02亿标 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1110. 33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 排放的废 气1264. 60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83万吨,其中工 业二氧化硫排 放量11.11万吨,比上年减少0. 52万吨,二氧化硫去除率19. 97%o全市烟

15、尘排放 总量5. 7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 63万吨,比上年减少0. 28万吨,工业烟尘 去除率96.17%o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1.89万吨,比上年减少0.34万吨,工业粉尘去 除率97.74%。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962台(套),其中脱硫效 率达到40%以上的脱硫设施有13台(套)。3、汽车尾气排放情况2003年,全市汽车年检达标率89. 65%,汽车路(抽)检达标率83.20%。(三)声环境1、区域环境噪声200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1分贝(A),与上年持平。声源构成: 生活噪声源占70.48%,交通噪声源占12.4%,工业噪声源占6. 2%,其他噪

16、声源占 10.95%。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3.8分贝(A)、0.9分贝(A),生 活噪声、其他噪声分别比上年上升了 4. 28分贝(A)、0.45分贝(A)。生活在55 分贝(A)以下的人口占网格总人口的45.9%, 55分贝(A)以下覆盖面积为121平 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57. 7%o2、交通干线噪声2003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 9分贝(A),首次达到交通干线两 侧 功能区噪声标准,比上年下降0.8分贝(A)。达标路段长度占监测干道总长度的 44.6%,比上年上升14. 2个百分点。(四)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K工业固体废物200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88. 82万吨,综合利用量670. 92万吨 (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5. 61万吨),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