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51229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526122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答案答在答题纸上。3.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位。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宗法分封的等级制度 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2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

2、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 )A西周宗法制渐趋瓦解 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西周等级秩序森严 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3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 )A伦理政治的建构 B宗法观念的强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 )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为官僚政治

3、出现奠定基础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D. 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5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6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

4、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7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8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9孔子

5、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10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这反映了(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11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说明(

6、)A土地兼并是均田制实施的后果 B均田制与土地兼并无关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2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13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世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这一历史现象(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逆变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

7、复发展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14.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15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出处说明“(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钦定指唐太宗审定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

8、621年)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依据资治通鉴整理北宋司马光主编(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依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整理温大雅,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A. 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B. 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C. 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D.

9、 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16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夷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17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10、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18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挤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 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19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

11、地区(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20.袁氏世范记载,北宋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这说明北宋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B.土地流转频繁导致北宋农业发展落后C.土地流转促进生产力提高 D.重农抑商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21唐代凡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及郡县公子孙可入太学,宋代则八品以下官员之子孙及庶人之俊秀者可入太学。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 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12、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22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日益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大家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 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取决于宗族的形成 B. 宋代世族重新形成并控制朝政C. 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障显儒学价值观 D. 科举官僚制度推动世族的再生23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

13、高 B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C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24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 )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 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 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25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26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

14、,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27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28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