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1147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以下是说明文做题方法总结,欢迎阅读。一、说明文及其特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 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 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2、说明文的三要素:被说明事物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可分为:外部形态特征(事物说明文)和内在规律特征(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确定说明

2、方 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要 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的。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 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含:从概括到具体, 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3、说明文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科学性,说明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的。(2) 条理性,说明文的结构严谨而有序。(3) 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二、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分析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1、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 制作、用途

3、、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文段是怎样具体 说明事物特征的。如何在说明文中找出事物的特征(1)从文中的关键语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 桥开头部分写道: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 用。这句交代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的特征。再如: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 自身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从这句话中,可以概 括出变色龙的特征是:变色龙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 自身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文中没有明显交代 事物的特征,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要米取逐层

4、、逐段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3、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4、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 作诠释、摹状貌等。目前中考,很少直接考对说明方法的判定,而是把说明 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起来考查,主要考说明方法 的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准确或恰当或生动地 说明、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它必须体现所明文语 言运用的准确性。5、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并指明其作用由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作者语言风格不同,说明文语言 也是多样性的。或准确、或概

5、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 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等。准确科学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阅读考试中, 有关准确性的考点就是:能正确指出文中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 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这种题型是: 某个词语能否换成某个词语;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除或某词语的作用;三要分析恰当地 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这种 题型是:修饰语或限制语的表达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要明确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 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

6、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 征的作用;最后回答此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分析: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 拱之间有石砌桥礅,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此语段语 言表达的准确性表现在: 桥宽约8米不能说成桥宽8米;几乎 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也不能说成与河流平行。 另外,此语段有一个词不够准确,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 行应该是桥面比较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路面和桥面是不 同的,增加比较,与下句的几乎照应,这样才更加准确。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 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

7、缩小,只求辞达 而已,不求雕琢粉饰。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 指简练、明确,不罗嗦,不含糊, 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 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6、说明文阅读中的发展性练习这类题比较灵活,往往是要求阅读者,针对阅读段中的 某个知识或某句话或被说明事物的某个特征,谈自己的认 识,此考点目前比较流行。这种题的答题关键是:一定要结 合自己的情况或现实生活来谈,要有自己的明确的观点,可 以引用名言来论述,语言要简洁,语言不能超出限制的字数。三、怎样解答说明文阅读题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3)风遇到防护林

8、,速度就减小70% 80%。(4)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5)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6)其次是培植草皮。(7)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 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 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 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 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 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 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 40厘

9、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 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 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 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 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 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1、第1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 握)2、 分析第1段,简述说明文语言的层次性。(考查对语 言逻辑性理解)3、文中两个固定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考查在具体语言环 境这对词语意思的理解)4、根据第2段怎样使沙丘固定下来这一内容

10、,写出使沙丘固定下来的顺序。(同2)5、 找出两个说明方法,并分别说出其作用。(考查说明 方法)6、 把第二段中加点的有一部分删除可以吗为什么(考查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7、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对环境破坏的结果,请你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0字以内)(发展性阅读练习,考查 学生的环保认识)要正确解答以上问题,必须掌握以下方法:(一)、仔细通读全文,准确掌握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有. .-.一要抓住中心句。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抵御风沙袭击 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 种草;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分开表述的,在阅读中,如果不认真,就容易把第一段的中心

11、句 漏掉一部分。二要把握关键词语的特定含义。例如第3题要求回答两个固定的意思是否一样,解答时不能就词论词,而应该就境 品词。作仔细品析,就可知道:前一固定处于未有妥善保护 草皮和灌木这一条件下, 故只指某一时期;后一固定已具备这 一条件,故具有永久性,两者意思不一样。三要把握句与句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例 如对第二题的分析:第一段(1)句说明抵御风沙袭击的主要方法是培埴防护林,(2)、(3)句说明防护林的功能,(4)、(5) 句说明培埴防护林的特殊要求,(6)句说明抵御风沙袭击的方 法之二培植草皮,(7)句对其功能作诠释。可见 (1)(5)句为 一层,(6)、(7)句为一层,两层之间

12、为并列关系。第一层中(1)句与(2)(5)句构成总与分两个小层次。如粗枝大叶,认为所以前都讲原因,因与果关系,那就错了。(第4题答案:植树种草成活保护草皮灌木沙丘固定。)对第1段文字的说明对象,这就要多作比较辨析,防止将说 明对象的某一部分或说明对象的特征误作说明对象。学生回 答这个题可能有四个答案:a培植防护林。b、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c、培植防护林和草皮的作用。d、怎样培埴防护林。a项培植防护林,少了培植草皮,错在以偏概全;c、d项都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错在混淆概念,故此题b项是对的。(三)、要注意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第5题,如果选择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这句,是列

13、数字的说明方法,回答其作用时,就要注意70%80%是一个数量范围,它准确地说明了风遇到防护林 时,速度减小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6题的有一部分,是限制语,表示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的数 量范围,不是全部,去掉就变成全部了,就与实际情况不符 合,它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中考说明文阅读解析(一一)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早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 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 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

14、为人类提供木材 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 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 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 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 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 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 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 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15、目前,值得我们每个 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 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 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 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 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 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 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 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吞水吐雨器:吞碳吐氧机:2、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的两个原因。: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 200年间强调了: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5、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 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 出两例。:6、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 原因。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 性木筷的活动,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