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50632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06年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 综合测试题(二)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 (2)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去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的凄异景状将一去不复返了。 (4)杜甫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 (5)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 ,。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

2、正。(3分) 目前,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发扬同舟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情的漫延。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斯:馨:白丁:丝竹: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谈笑的鸿儒 何陋

3、之有? 5、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答: 6、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一)(12分) 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1米、重1500克的特大黄瓜吗?你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希望。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 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

4、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条件,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 率先提出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的美、俄科学家,多年来却与航天育种这一领域失之交臂,捷足先登的是“太空俱乐部”的后来者中国。 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早在1986年,王大珩教授就提出运用航天搭载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建议。1987年我国首

5、次利用卫星进行了植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的搭载试验,它拉开了我国航天育种研究的序幕。 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9颗卫星和两艘宇宙飞船上搭载了500多种植物、微生物等,培育出一批生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源。我国的空间育种成果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美、俄、保加利亚等国科学家们纷纷表示了要求合作的愿望。 1996年10月,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精选处理的杂交水稻种子被放入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修炼”了15天后返回地球。这些种子在海南繁育基地种植了44987株。经实验分析发现,一些水稻发生了高频率的变异,个别植株的性状分离变异率高达12,比用射线辐射变异率高100倍,比自然变异率高数万倍。如今这批航天水稻已

6、经进入第六代,形成了新品种,单季亩产达到800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空间育种的总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3分) 8、第段加点的“这些环境条件”具体指哪些?(3分) 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3分) 答: 10、文章开头加点的部分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答: (二)(12分) 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杨利伟看到了浩瀚宇宙中美丽的地球,与此同时,许许多多中国人都在问:看到万里长城了吗?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这个惟一,已经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骄傲

7、与自豪。但是,杨利伟却非常明确而肯定地答复“没有看到。” 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因为,据说外国宇航员都看到了,为什么咱们中国宇航员却看不到呢? 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于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杨利伟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谬误。但是,实话要实说,却需要勇气。因为,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谬误的,但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其实早就有一些亲历太空的宇航员已在实事求是地纠正,说在太空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到长城的。但是,有些媒体却抱着“宁可信其有

8、,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未予报道和纠正。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尽管谬传已经成为国人引以为荣的自豪,成为一种神圣的民族辉煌,成为一种史诗般的英雄情结,但它毕竟是谬传,谬传的东西,早晚是要被真实的现实取而代之的。因此,实话实说需要勇气,我们也应该有这个勇气。 长城是伟大而辉煌的,尽管你在太空中看不到它。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却早已在太空中“雁过留声”。据报载,美国宇航局发射的“航行者”太空船,在太空播放的乐曲中,就有一首古老的中国古筝曲流水,将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与辉煌,挥洒得酣畅淋漓,丝毫不逊于俯览长城的大

9、写意。 承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是杨利伟这新一代航天人实事求是的勇气;但长城已在世界人民的胸中,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神往它的雄姿伟迹。更让人高兴的是,杨利伟航天飞行的成功,不正意味着中国人长城精神的发扬光大与开拓延续?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看不到长城,长城的伟大与辉煌,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类航天精神的向往与激励。所以我们说,长城,将与宇宙、日月同辉,尽管你在太空中看不到它。 11、为什么在太空中用肉眼能看到长城的谬传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请从第段中找一句话作答。(2分) 1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13、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行文思路,在“”处补充一个所熟知的典型事

10、例,注意前后连贯。(3分) 14、面对杨利伟的真实回答,许多人感到极为遗憾与失望,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三)落叶(18分)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

11、,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垭,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蜜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

12、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军。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5、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更加高远的时候 峭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