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503430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市委常委、副 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领市委宣传部和旅游、文化、 建设、广电等部门以及青年办事处的负责同志一行 12 人于 8 月 31 日至 9 月 6 日赴无锡、桐乡、杭州、婺源等地进行了 实地考察,认真学习了当地在古镇规划、保护开发和管理运 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进古城保护开 发、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提出了一些建议, 仅供领导参考。一、南方四地基本情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一)无锡市惠山古镇。惠山古镇即以京杭大运河支脉 龙头河为中心、以惠山横、直街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街区,隶 属于无锡市北塘区,因地

2、临惠泉山麓而得名,是无锡市文物 古迹最密集、文化特色最鲜明、古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 化街区。在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代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杰作的寄畅园、惠山寺,以及以水旱街为基本格局的传统民 居街坊和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祠堂建筑群,仅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就有 3 处 12 个点,时跨唐宋元明清,集中荟萃和展 示了祠堂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茶泉文化、园林文化 等多种文化,特别是 118 处古祠堂群以数量多、品类全、年 代跨度大、密集度高而在国内独树一帜,被称作“中国祠堂 建筑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民间泥塑艺 术惠山泥人也诞生于此。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 唯一具有申报世

3、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古街区。惠山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于启动,至全部编制完 成。按照规划,惠山古镇划分为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和平 方公里的风貌协调区。核心保护区的功能定位是游览、历史 文化展示、展演,而风貌协调区的功能则定位为与古镇主体 风貌相协调、环境优雅、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商务配套区 和休闲度假居住区。在此基础上,无锡市成立了惠山古镇保 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惠山古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 “及时抢救、全面保护、积极利用、确保水平”的原则,于 11月启动了惠山古镇保护开发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 32 亿元, 目前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一期工程于去年9 月份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整个工程

4、计划到完工。目前,古镇牌 坊、祠堂等重要景点的保护性修复以及清淤理水、 加砌驳岸、 路面改造、管线地埋等工程基本完工,一条以龙头河、惠山 横街为轴线的古街旧貌风光带已经初具规模。(二)桐乡市乌镇。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总人口 6 万 人,是一个有着 13 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有“中国最后 的枕水人家”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十字形 的京杭大运河支流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 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至今仍完整 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在平方公里的古镇区 内,明、清和民国时期遗留的约 16 万

5、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镶 嵌其中、保存完好。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民居宅屋傍 河而筑,河埠廊坊, 过街骑楼, 古色古香, 处处体现了小桥、 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 盾故里。茅盾故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56 7 近年来,桐乡市立足于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秉承“高 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力求精品建设”的原则,扎实推进 乌镇保护开发。 1998 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 乌镇古镇 保护规划。乌镇保护开发一期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主要定位为民风民俗展示区,占地平方公里;投资 7 亿多元 开发建设的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运营,主要定位为休闲商 务度假

6、区,占地 3 平方公里。桐乡市政府与北京中青旅合作, 由中青旅集团控股经营。乌镇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 4a 级景区,现正在创建 5a 级景区,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亚 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接待游客万人次,门票收入 亿元,总收入亿元,其中境外游客万人次,是浙江省首个年 接待境外游客超 10 万人次的景点,入选“欧洲游客最喜爱 的十大中国景区” 。三)杭州市拱墅区小河直街。拱墅区是杭州市的中心 城区之一,京杭大运河在区内蜿蜒 12 公里穿境而过,在两 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小河直街位于 拱墅区运河河西地块, 由于水路交通便利, 从唐宋年间开始, 就有民间交易集市,元末

7、逐渐形成古代杭州城外的一个交通 枢纽。到清末民国时期, 小河直街一带商贾云集, 物流通畅, 经济发展达到鼎盛。小河直街现存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初的江 南民居,街道两侧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茶叶行、 米店、布庄、 酱园、茶楼、客栈等店铺。小河直街是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中传统风貌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同时,改造前的 小河直街也是杭州市老百姓生活最苦、居住环境最差、生活 品质最低的区域之一。,杭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存历史真实性、凸现风貌 完整性、体现生活延续性、显现人文自然融合性”的理念, 正式启动了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把街区分为核心保护区 和风貌协 调区两个区块,小河直街的东面为核心保护区, 西

8、面为风貌协调区,规模将近 8 公顷。经过修复,小河直街 已成为杭州运河边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生活区。目前,小河 直街原地回迁基本完成,部分原居民住进了内部现代化设施 齐备的“老”房子,重新过上了“逐水而居”的生活。临街 店铺的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9 月中旬正式开街营业,小 河直街再焕生机。这是杭州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 保护项目,也是当地老百姓第一个因运河综保工程而受益的项目。原居民的顺利回迁,居住生活品质的显著提高,为历 史街区保护提供了良好模板。(四)婺源县古村落。婺源县于唐朝建立县制,古隶徽 州,现隶属江西省上饶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 34 万人, 是朱熹和詹天佑的故里,素有“书

9、乡”之誉。婺源地质构造 稳固,历史上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 也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 再加上婺源人懂得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县至今仍完好 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 113 座、古府第 28 栋、古民宅 36 幢和古桥 187 座。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 村,达数千处之多。婺源县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 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婺源民居中的“三雕” (石雕、木雕、 砖雕)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婺源古村落被称作“徽文 化”的活化石。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 依山而建, 面河而立, 布局紧凑而典雅,形成了村落整体轮廓与地形、山水的和谐 统 一 , 被 国 内 外 誉 为 “ 中 国 最 美

10、丽 的 乡 村 ”。 1234567江湾、汪口、李坑是婺源县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 江湾系名人故里,曾孕育了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 家江永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 的徽派建筑。汪口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 1100 多年的历 史,有千年古街、古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特别是有“江 南第一祠”之称的“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 各种图案达 100 多组, 被古建筑学家誉为“艺术殿堂” 。李坑村系典型的“小桥、 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水乡古村。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 曲十弯;明清古建筑遍布, 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 数十座石、 木、砖

11、溪桥沟通两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 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近年来,婺源县对古村落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使古村落 道路水系、山水人文格局更加完整。目前,全县有 2 个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 12 个全国民俗文化村, 13 处古建筑被列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项民间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大力保护的同时, 婺源县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古村落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文 化观光休闲旅游,短短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文化观 光休闲旅游的热点和亮点,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 、“ 全国最具人气旅游景点”等称号,声名鹊起的婺源被专家学 者称为婺源现象和

12、婺源模式。二、南方四地古镇保护开发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一)思想解放、认识统一。四地党委、政府几大班子 对古城镇保护开发的认识都高度统一,都把古城镇保护开发 作为一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重点工程来谋划定位,摆在 了战略位置。无锡市把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确定为“改善 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休闲功能、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山水名城” 的重点工程。 1999 年桐乡市委、 市政府做出了以保护乌镇古遗产为契机、 “以保护带旅游、 以旅游促保护”的决策,并迅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又将 乌镇保护开发二期工程作为该市从文化观光旅游向文化休 闲度假旅游转变升级、 打造“沪杭都市后花园” 的龙头项目。

13、 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被杭州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文化工 程、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工程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民 心工程。 婺源县则将古村落保护开发定位为 “改善人居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点工程。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项目实施的速度。统一、到位 的思想认识是考察地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由设想变为实际 行动的前提。(二)科学规划、精心准备。四地在古镇保护开发工作 中,都严格遵守了“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把编制高水 平的规划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 规划一步到位。无锡市组织 200 多位文化工作者对惠山古镇 展开了详尽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完备的文

14、字资料和勘测 图纸;在此基础上,于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了惠山古镇 保护概念性规划 ;至又委托云南昆明大学策划丽江古城保 护规划的原班人马会同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无锡市 园林局、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编制完成了惠山古镇保护发展 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惠山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长达 5 年的规划编制工作为惠 山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 年,桐乡 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 ,明确了 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 1999 年乌镇东栅 区块保护开发工程经过周密调查,制订了乌镇古镇首期整 治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的修复与整治方案,开

15、始实施乌镇 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一期工程。尽管乌镇西栅二期工程未再编 制新的规划,但原则上是参照了一期工程。小河直街是杭 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地段之一。 ,由杭 州市规划部门编制的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 划,经过规划公示、市民提建议、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 完成编制,并通过了杭州市政府的审批。婺源县从建设局、 文物局等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古建筑普查组,深入全县 自然村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了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委托 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对全县古村落做出了详细的保护规 划。正是准备工作充分、规划编制科学,保障了古镇保护 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1 2 3

16、 4 5 6 7(三)领导有力、体制健全。无锡市成立了由无锡市市 长任组长、 市政府、 市人大、市政协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 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北塘区委书记担任,区长担任常务副 主任,并明确北塘区人民政府、无锡市园林局为项目责任主 体。桐乡市为确保乌镇保护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在体制机制 上进行大胆创新,明确由原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市长助理、 市旅游局局长、乌镇管委会主任、乌镇党委书记、保护开发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做到了权力高度集中、目标责 任明确、 运转顺畅高效, 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项目融资, 顺利开发建设了东栅和西栅景区。(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四地古镇保护开发的实践 表明,单靠政府投入运作还不够,必须进行体制和工作机制 创新,走“政府强势主导与市场有效运作相结合”的路子。 无锡市,一是由政府先期投入亿元对惠山古镇保护开发核心 区实施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