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50280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考点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根据) 考点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考点 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 考点 6教师合理的知识构造(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考点 问卷设计的构造及基本原则考点 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考点9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考点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考点11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略 考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3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规定考点14 情绪的 ABC理论 考点1 班级管理的模式 考点 班主任理解和研究学生的措施考点17组织竞赛型活动的注意事项考点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对教育

2、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构造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增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考点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

3、教育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入于教育的各个方面。考点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根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小朋友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 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 效果

4、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多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 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本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考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 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均有自身的独特性

5、。 第 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增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伙者、引导者 、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考点 教师合理的知识构造(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6、 教师的专业知识涉及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涉及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结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措施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涉及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灵活完毕教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指的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考点7 问卷设计的构造及基本原则 ()问卷的构造涉及:封面信、指引语、问

7、题和答案、结束语。 (2)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涉及:第一,将为调核对象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第二,保证问卷的合适性。如研究目的(理由)的充足性;问题 对于调查目的的合适性;问题对调核对象的合适性。 第三,对于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结识。 阻碍问卷调查 的因素涉及主观障碍(如: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 毫无兴 趣)和客观障碍(如:阅读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 体现能力 的限制、记忆能力的限制、计算能力的限制)。考点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本。它涉及一种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的构造和生理特点。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没

8、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能力的形成。 ()初期经验的影响 初期经验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除与自然素质有关外, 更重要的是社会教 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可以说,教育和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个人勤奋的影响 后天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固然起主导作用,但没有个人的努力和勤奋,要获取事业成功同样是不也许的。考点9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故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畴仍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派和转移能力较弱。考点10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积极建构性

9、建构主义觉得,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取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种学 习共同体的合伙互动来完毕。 (3)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觉得知识是不 也许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 学习应当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别性。 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别自身便是一种珍贵的学习资源, 教师需 要在她们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3.建构

10、主义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精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 一种假设,不是最后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发明。(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承认, 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由于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考点 11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中对的引导。 (3)注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11、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的合力。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考点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不断迈进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顺序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行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

12、状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考点 1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规定.导向性原则及其贯彻规定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抱负性和方向性, 以指引学生向对的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规定: (1)坚定对的的政治方向;()德育目的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规定;(3)要把德育的抱负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她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规定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规定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

13、一原则的基本规定:()爱惜、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规定要做到合理对的、明确具体和严 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规定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知行统一原则及其贯彻规定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注重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又要注重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把提高结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规定: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结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她们在接触 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规定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1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4.依托积极因素与克服悲观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托、发扬学生自身 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悲观因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和局限性; (2)教育者要故意识地发明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悲观因素转 化为积极因素;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结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她们自觉思考,克服缺陷,发扬长处。考点 14情绪的 ABC 理论情绪的BC理论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或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自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 BC 理论。 AC来自个英文的首字母。在 B 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tiatngeen);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 应而生的信念(Beiefs),即她对这一事件的见解、解释和评价;C是 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成果(Consequences)。 一般,人们会觉得人的情绪及行为反映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 引起的。 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映 的间接因素;而 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