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50201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警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单的报警系统由前端探测器、中间传输部分和报警主机组成。大一些的系统也可将探 测器和报警主机看做是前端部分,从报警主机到接警机之间是传输部分,中心接警部分看做 是后端部分。报警系统按信息传输方式不同,可分哪几种? 按信息传输方式不同,从探测器到主机之间可分为有线和无线 2 种。从主机 到中心接警机之间也可分为有线和无线 2 种,其中有线系统还可分为基于电话线 传输和基于总线传输 2 种类型。探测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市面上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红外、微波、震动、烟感、气感、玻璃破碎、压力、超声波等等。其中红外探测器还可 分为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烟感还可分为离子式和光电式。市面上

2、常见的有红外探测器(被 动红外)、对射、栅栏(主动红外)、双鉴探测器、震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红外发射器发射一束或多数经过调制 过的红外光线投向红外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没有遮挡物时,探测器不会报警。有物 体遮挡时,接收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探测器报警。被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被动红外探测器中有 2 个关键性元件,一个是菲涅尔透镜,另一个是热释电 传感器。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不同 温度的物体释放的红外能量波长也不同。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存 在差别。当人体移动时,这种

3、差别的变化通过菲涅尔透镜被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 从而输出报警信号。微波探测器工作原理?微波探测器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原理。在微波段,当以一种频率发送时,发 射出去的微波遇到固定物体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不变,即f发二f收,探测 器不会发出报警信号。当发射出去的微波遇到移动物体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 就会发生变化,即f发Hf收,此时微波探测器将发出报警信号。什么是双元红外探测器?什么是四元红外探测器?把2 个性能相同,极性相反的热释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的探测器是双元探测器。把4个性能相同,极性相反的热释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的探测器就是四元探测器。什么是双鉴探测器?市面上常见的双鉴探测器有哪些?为了克服

4、单一技术探测器的缺陷,通常将2 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在一起,只有 当2 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报警的探测器称为双鉴探测器。市面上常见 的双鉴探测器以微波+被动红外居多,另外还有红外+空气压力探测器和音频+空气压力的探 测器等产品。什么是三鉴探测器?什么是四鉴探测器?为了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在双鉴探测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处理器技 术的探测器称为三鉴探测器。在三鉴探测器上再增加另一种技术的探测器成为四 鉴探测器。什么是震动探测器?震动探测器是以探测入侵者进行各种破坏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信号作为报 警依据,例如,入侵者在进行凿墙、钻洞、撬保险柜等破坏活动时,都会引起这 些物体

5、的振动。以这些振动信号来触发报警的探测器就称为振动探测器。常见震动探测器有哪几种?其工作原理是什么?根据所使用的振动传感器的不同,振动探测器可分为:机械式振动探测器、 惯性棒电子式振动探测器、电动式振动探测器、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电子式全 面型振动探测器等多种类型。近来常见的以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居多,其原理是 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压电晶体是一种特殊的晶体,它可以将施加于其上的 机械作用力转变为相应大小的电信号,其电信号的频率及幅度与机械振动的频率 及幅度成正比,当信号值达到设定值时就发出报警信号。玻璃破碎探测器工作原理?当敲击玻璃而玻璃还未破碎时会产生一个超低频的弹性振动波,这种机械振动波

6、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玻璃破碎时发出的响亮刺耳的声音频率大约在1015KHZ的范围内,属于高频声音。当探测器同时检测到低频与高频2种声音频率时就会产生报警信号探测器标准输出信号是什么?探测器标准输出信号是开关量信号,有常开、常闭、还有常开/常闭可选型入侵探测器,什么是温度补偿?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总是比环境温度高得多。当入侵者运动时,传感器接收到红外 的变化信号幅度较大而触发报警。当附近环境温度升高到与人体温度接近时,入侵者在运动 时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变化信号幅度就很小,这样有可能由于信号小于触发阀值而不会报 警。温度补偿可以在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自动提高入侵信号放大器的增益,从而保

7、持 外来入侵者的信号可以被捕捉到,不会因环境温度影响灵敏度。什么是线尾电阻?线尾阻(EOL, End of Line)回路,电路特点是回路终端接入电阻,回路对地短路会触 发电路接点动作,如在系统布防时,回路断线或短路均会触发报警。学名称为线尾电阻,各个厂家的阻值不一样,安在各种探测器上,也就是线路的末端。用常 闭量串接在电路中,用常开量并联在电路中,报警时,主机会检测到电阻值的改变,换句话 说,只要探测器输出到主机的电阻不是2.2K左右,就会报警。任务是防破坏用,你剪断线 或者短路也会报警。报警主机中的末端电阻工作原理常闭回路(NC):短路正常,断路报警。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短路

8、,该 探头就失去作用。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短路。常开回路(NO):短路报警,断路正常。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断路(剪 断信号线),该探头失去作用。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段路。线尾阻EOL:短路正常,断路报警。这种电路形成的优点是:若有人破环线路(短路回断 路),报警主机都能报警。短路报警,断路故障,阻值为.2.2K为正常。这种电路形式的优点是:对短路和断路作出不 同的反应,特别是适合烟感探头和紧急按纽,如果是老鼠咬段或因帮东西而扯断,报警主机 认为该回路故障。关于线尾电阻的接法 要放在探测器内。特别是当采用常开接法时,就必须这样做,否则线路的防剪功能和探测器 的防拆功能就

9、不起作用了(因为如果把线尾阻直接跨接在主机的防区端口上,由于常开接法 使布线线路处于断路状态,阻值为无穷大,不够成回路无电流,只要防区端口不发生短路, 报警主机是无反应的,所以应将线尾阻接在探测器常开端口上,此时,常开接法由于线尾阻 的跨接使得布线线路够成回路,有阻值即为线尾阻值,回路中有较小电流,所以可起到线路 的防剪和探测器的防拆功能)。设计放在探测器内,有的人图方便,就放在主机内。其实我看过主机的电路,主要是一个比 较器,看接入的电阻,一般的电阻是2.2K,两个防区的有两个电阻,还有一个好像是6.8K, 不要意思,我忘记了。这样,通过电阻转换成电压,就有了范围,两个全部接上,就是1.5K

10、 左右,有一个断开,就是2.2K,或者6.8K,全部断开,就是无穷大。通过比较电压,主机 就能看出外部情况。如果小于1K,就认为外部短路,要报警,如果是2.2K左右,则6.8K 的那个被人家剪断了(或者报警),如果是6.8K左右,则认为2.2K的那个探头有问题,如 果是无穷大,说明两个探头都有问题。如果电阻接入主机,则外部短路或者开路,总有一个 状态无法识别,主机不动作,就有可能漏报。当然小偷如果知道了原理,懂得很多,报警器 就没有用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懂得很多的绝大部分不会去做坏事,因此就接在主机内, 有时也是没有问题的了。浅谈防盗报警器中报警信号的拾取原理及线尾电阻的作用相当长时间了,

11、经常出入各种工程现场,常常的看到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朋友把报警系统中的 “线尾电阻”装于报警主机上,而不是把它装于应该装到的地方报警探头”那边,而且也看到 过有些施工人员其实入道也有多年了,不明白这些朋友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我有一种冲动, 觉得应该把它写出来,警醒一下这些朋友,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坛友讨论。原理简述(见下面原理图):+ 12V电阻*R1、R2和R3、R4、R5组成2路分压电路,其中的R3、R4、R5三个电阻组成的分 压电路;会在分压电阻R4的上下2端各产生一个电压值;我们暂称之为V1和V2;其中 V1电压送到以“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V2电压

12、则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当直流+12V电压经分压电阻*R1降压后传送到 U1的同向输入端时;如果输入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值V1时则U1的输出有高电平输出;如 电压值小于V1电压值时则U1无高电平输出。同理反推U2工作情况则为;V2电压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直流+12V电压 经分压电阻*R1降压后传送到U2的反向输入端,当此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值V2时;则 U2输出端有高电平输出,如高于V2电压值时则U2输出端无输出。那么不管这2个电压 比较器U1和U2哪个有输出经过防反流二级管输出后会合成为1路电平信号;使OUT 端都能得到1个高电平送给下一级电路处理后而得到报警信号。因此

13、V1和V2的2个电压 值之间的范围称为门限电压的上、下限,只要回传的电压值超过此上下限,报警主机即得到 报警信号,而此上下门限电压值的取值范围是和各个厂家的设计思想有关而各不相同,所以 只要知道他的工作原理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个门限有一定的范围,在我们做工程中 如偶然找不到或丢失了 2.2K电阻时,不必拘泥于同值电阻,找一个阻值相近的电阻代替完 全可以,只要你回传的电压值没出它的上下门限值就可以,只不过阻值偏离2.2K越大;误 报的几率越大而已。在以上所诉的分压电阻*R1其实不是被厂家焊接在线路板上的,而是在我们购买报警主机 (或总线系统中的地址模块)时,随机附送的“线尾电阻”,也即报警

14、系统的“线尾电阻”,它 其实就是报警整体电路里的“双电压比较器”前端的分压电阻*R1 , + 12 V电源经过其分压 降压后返回的电压,其取值范围是和各个厂家设计思想有关,但都有一定的门限范围,它回 传的电压值一旦超出其设计门限范围,报警主机只要工作在布防状态下就会立即响应,发出 报警信息和动作。其实分压电阻 *R1 两端的线段即为接于报警探头上的信号线,也就是说 *R1 不是被报警 器材厂家焊接在线路板上的,而是随机送给我们用于安装在报警探头处的,由于*R1上端的 线和+12V相通;因此在安装报警探头时可以在布线时少放1棵线(只限于并行系统、总线 型不适合),也即只要放3芯线就可以了(俗称:

15、三线制),具体做法为;在报警探头的电源 +级接线端子和C端子之间直接跨接“线尾电阻” *R1就可以,信号线接于NC端子上就 OK 了。而有的厂家不是把*R1作为“线尾电阻”;而是把R2作为“线尾电阻”来使用,依据 上面所述原理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作用是相同的。那么依据上面所诉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人为的把报警线号线短路了,无论把它和电源正 极还是和“地”极短路了,报警信号线上的电压值不是接近+ 12V就是接近0V,这样都会超 出这个报警信号拾取的门限值,主机则会得到报警信号,同理,当人为把报警信号线剪断时, 可以看出回传的报警信号电平和把报警信号线对“地”短路时情况相同,则报警主机也会因得 到信

16、号而发出报警信息,因此这个“线尾电阻” *R1 也就起到了“防止人为破坏”的作用,那 么我在接触一些入行不长的朋友做工程时,这些朋友常常把这个“线尾电阻”安装于报警主机 内的接线端子上,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使报警主机失去了“防止人为破坏”的作用(或称 功能)。要知道安防系统始终是以报警系统为中心的,不管现今的视频技术如何发展,如何 先进,如何有经济价值,它也不能取代报警系统的作用,而且报警系统往往安装于使用单位 的要害部位(如银行的金库等),因此报警系统是承担着重大责任的,试想如果因为你的一 个偷懒而使犯罪分子通过一个简单的破坏,如把信号线剪断,这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而至使用单位蒙受巨大的损失时,而不幸的是当相关方面确认了这是因你的错误行为而导致 的结果,你到时会怎样来承担这个“责任”?你承担的了吗?因此,劝那些至今还把这个小小 的“线尾电阻”装于报警主机上的朋友们赶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