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98955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道整治相关资料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航道整治相关资料- -日期: / 第一章航道基本要求:1、应有足够的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2、适合船舶航行的水流条件,包括适宜的流速,良好的流态。3、水上跨河建筑物应满足船舶的通航净空要求。顶推船队较拖带船队的优点:1、阻力小,消除了拖轮在前面搅起的水流对后面船队引起的冲击阻力;推轮在驳船队的附随水流之中,减小了水流对推轮的阻力;同时,螺旋桨也在附随水流之中,改善了螺旋桨的工作条件;减小或消灭了由于驳船在拖带船队中的偏转摆动所增加的阻力。2、顶推船队联结为一个整体偏转摆动幅度小,增加了船队的稳定性。3、顶推船队的船员数量大大减少。4、编队、解队的作业简便快速,提高了劳动效率。弯曲半径:R是

2、指湾区航道中心线的曲率半径,越大航行越便利。漂角:1、弯曲半径:随R/L的增大而减小。2、弯道圆心角:与弯道圆心角成正比。3、流速和航速:下水船的漂角比上水船大,即下水航行时,流速越大,漂角越大;上水航行时,流速越大,漂角则越小。4、水深:H/T越大,漂角越大;越小,漂角越小。5、船队队形:一般L/b较小的队形其漂角较大。航道断面系数=航道过水断面面积/船舯横断面面积 断面系数与航行阻力关系密切,值越小,航行阻力越大,应随船速的提高而增大;航道流速大时,应增加其值。值为7时最经济合理,大于10时断面形状对航道阻力的影响可忽略,大于或等于14时,增加其值对阻力影响不明显。净空高度:设计最高通航水

3、位至建筑物底部的垂直距离。航标功能:标示河航道的方向、界限与碍航物,揭示有关航道信息,为船舶指引安全、经济的航线。航标分类:按作用:视觉航标、音响航标、无线电助航设施。按水域:河航标、海区航标。按功能:航行标志、信号标志、专用标志。对水流流向不明显的河流确定上下游:1、通往的一端为下游。2、通往主要干流的一端。3、河流偏南或偏东的一端。4、以航线两端主要港埠间的主要水流方向确定上下游。河助航标志: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渡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桥涵标。航道工程:整治工程、疏浚工程、渠化工程、径流调节、运河工程与一些辅助工程措施。助航措施:绞滩、扫床、清槽、布设航标

4、。改善航道工程:对于山区河流宜采取渠化工程,但有些山区河流枯水流量丰沛,比降和流速不是很大,滩险也不甚密集,航道尺度与拟达到的尺度差别不是很大,也可考虑采取整治、炸礁和疏浚等措施。对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和潮汐河口的拦门沙治理,采用整治措施和疏浚措施相结合,对于平原地区的大江大河,用疏浚方法维护航道尺度比较简单易行,可以明显地增加航道水深。河网地区和湖区航道,应以疏浚为主,但不排除在个别河段设置少量导治建筑物。第二章按照碍航原因,碍航险滩分为:浅滩,急流滩险滩凡通航期水深不能满足设计船舶通航的通航水域,即为浅滩浅滩的分类:1按浅滩形态分类:正常浅滩,交错险滩,复式浅滩,散乱浅滩2按河床质分类:沙质浅

5、滩,卵石质浅滩,石质浅滩3按淤积部位分类:过渡段浅滩,放宽段浅滩,峡口浅滩,分汊河段浅滩,支流河口浅滩交错浅滩特点:上下深槽在平面上相互交错,下深槽的上端窄而深,边滩较低,横向漫滩水流比较强烈,浅滩脊宽浅,鞍凹斜窄或无明显鞍凹,浅滩冲淤变化较大,航槽极不稳定,航行条件不好。浅滩成因:1因泥沙输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形成沙质或沙卵石碍航淤积体2因多年乃至长期泥沙沉积,形成淤泥质或黏土质碍航淤积体3因地质构造形成水下碍航岩盘4因人类活动使河床发生再造过程,形成新的碍航淤积体.除石质浅滩形成是缘于地质构造因素之外,其他浅滩都是河床演变的产物。除他之外。其他险滩形成原因可归结为: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

6、的输沙能力,上游来沙不能被本河段水流所带走落淤而成。河床过水断面狭小,流速和比降较大,流急坡陡,船舶航行困难的局部河段称为急流滩急滩的分类:1按滩险成因分类:基岩急滩,卵石急滩,溪口急滩,崩岩与滑坡急滩2按滩险形态分类:突嘴型急滩,窄槽型急滩,横埂型急滩,汊道型急滩3按滩险成滩期水位分类:枯水滩,洪水滩,中水滩急滩的成因:主要由于河床泄水断面的缩小,造成局部河段水流能量的急剧变化。在缩小断面的上游,水位壅高,位能增大,在位能转换为动能的过程中,形成陡坡急流,给上行船舶产生较大的坡降阻力与流速阻力。当船舶的推力小于上述两阻力之和时,上行船舶需借助施绞设施上滩,而成为碍航急滩造成河床泄水断面缩小原

7、因:地质构造,溪沟冲石,崩岩滑坡,卵石淤积,因兴建拦河坝,下游发生不均匀冲刷,局部隆起形成陡坡急流因航道过分弯曲或者因存在严重的横流,滑梁水等碍航流态,致使航行十分危险的局部河段称为险滩险滩的分类:礁石险滩,泡漩险滩,滑梁险滩,扫弯险滩险滩的成因:因地质构造或地震灾害,形成过分狭窄或曲折的石质航槽。水流长期塑造形成弯曲狭窄抗冲性强的河槽。因自然因素形成强烈的泡水,漩水,泡漩水,剪刀水。滑梁水,扫弯水等碍航水流。因兴建拦河坝或大型调水工程等形成新的碍航险滩平原河段滩险的特性:1径流河段的碍航因素:浅滩水深,急弯斜流,人为因素影响,礁石沉船威胁航行安全2感潮河段的碍航因素:航道水深不足,航道通过能

8、力不足,水道互通条件不良3湖区航道包括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影响浅滩演变的主要因素:1水文条件对浅滩演变的影响,2河床边界条件对浅滩演变的影响:河床平面形态的影响,竖向形态的影响,上下游河势的影响浅滩演变的基本规律:绝对变化性,相对稳定性,年周期性,年际周期性泥沙运动形态:以沙坡运动为主要形态运动规律:一般情况下,涨水期浅滩淤高,落水期浅滩冲刷山区河段滩险的特性:地质特征:石质河床,卵石河床,沙质河床地形特征:平面形态,横断面形态,纵断面形态: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水面纵坡降总的趋势是向下游逐渐递减,山区河流水面纵坡降一般都较大,急滩河段局部纵坡降更大,有的可达千分之20以上。河底起伏不

9、平,浅滩与深槽相间,沿流程水深分部极不均匀,深槽水深一般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而不少中小型山区河流,浅滩水深往往不足1米。相对而言,山区河段河底起伏急剧,河底呈锯齿状排列,丘陵河段比较缓和水文特征:比降:山区河流的水面纵坡很陡,大多数山区河流的平均水面纵比降一般为千分之0.3千分之1.3,有些急滩的局部比降可达千分之20以上。由于山区河流滩槽相间,比降的沿程分部也很不均匀,特别是枯水期,深槽水面平缓,比降较小,而滩段水面陡峻,比降很大流态特征:回流,泡水,漩水,横流,滑梁水,扫弯水,剪刀水,走沙水,跌水,激浪碍航特点:浅滩碍航特点:山区河流浅滩淤平原河流浅滩的碍航特点基本相同,均是枯水期达不到要求

10、的航行水深而碍航。不同之处是山区河流浅滩以卵石浅滩为主,或为石质浅滩,如船舶发生擦浅事故时,更易损坏船底,甚至造成漏水沉船。为避免擦浅,船舶需减载航行,严重时造成断航急滩碍航特点:由于急滩的坡陡,流急,给上行船舶产生很大的坡降阻力与流速阻力,如船舶的推力小于上述阻力之和,则需借助施绞设施上滩。故急滩主要是限制上行船舶的载量与延长航行周期,造成船舶运力的很大损失。有些较凶险的洪水急滩船舶无法施绞,则需扎水停航,等洪峰过后,滩势稍微平缓才能继续上行。有些急险滩对上下行船舶的安全航行均有很大危害,有的由于滩下产生强烈的回流泡漩,上行船舶易发生倒头打,下行船舶易发生打戗冲岸等海损事故险滩碍航的特点:险

11、滩主要危害船舶的安全航行。礁石险滩是由于江中明暗礁石密布,使航道弯曲狭窄。船舶航行极易发生触礁事故。 第三章河道治理的两种出发点:综合治理,单目标治理。航道整治设计参数:设计水位,整治水位,整治线宽度等。规定河流中可以正常通航的最低水位,即航道标准尺度的起算水位,称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水位)。规定可以正常通航的最高水位,控制桥,闸等跨河建筑物净高的水位,称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一般根据拟整治的浅滩河段,选择上下游邻近水文站作基本站,基本站与浅滩河段之间符合的原则:1.水文站与浅滩之间没有拦河闸坝,两者的水位涨落幅度和纵比降大致相近2.相距不能太远,其间吴较大的支流汇入或分出,也没有较大的引水

12、工程,流量相差很小3.有连续多年可靠的实测资料并能换算为统一水准基面(一般15-20年以上的资料系列,且期间没有大的人工改造河道的工程影响)。确定基本站最低通航水位:保证频率法,综合历时曲线法。确定最高通航水位:流量频率法,历时频率法。确定浅滩设计水位:水位相关法(根据资料作图),比降插入法(按上下相邻水位站的设计水位计算),瞬时水位法(浅滩上缺乏水位资料且其邻近又无上下游两个基本站可利用时,可选择枯水期水位稳定时,临时在浅滩设立水尺,观测一段时间水位,算出浅滩与基本站同瞬时的落差关系,即可求得)。整治水位:与整治建筑物头部齐平的水位。确定整治水位方法:1.经验方法:经验数值法,优良河段模拟法

13、(选择优良河段的边滩高程作为浅滩整治水位),多年平均水位法。2(造床作用包含造床强度和造床历时).造床流量法(输沙率与历时的乘积最大时的流量),对应最大的一个流量为第一造床流量,相应于次大的流量称为第二造床流量(取为整治水位)。3.浅滩转冲临界水位法。整治线宽度:整治水位时河面宽度。计算方法(经验法,理论计算法)整治线布置原则:1.依托于稳定深槽2.主导河岸3.整治线应具有弯曲光滑线形4.充分利用枯水河槽减小工程量。水流平面图:由一组分布适当的流线和若干与流线正交的计算断面组成的流网,相邻流线构成流带,各流带通过的单元流量相同。绘制水流平面图需要的资料:研究河段的河道地形图,各级计算水位与其水

14、面比降与相应的流量和必要的流态图。 第四章整治建筑物:丁坝、顺坝、锁坝、护岸、导流屏、潜坝、鱼嘴、岛尾工程。丁坝:坝根与河岸联接,坝头伸向河心,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或斜交,在平面上与河岸构成丁字形,横向阻水的整治建筑物。作用:未淹没时束窄河槽,提高流速冲刷浅滩;淹没后造成横流,横向导沙,增加航道水深;调整分汊河道的分流比,控制分流;淤高河滩,保护河岸或海塘;挑出主流以防顶冲河岸和堤防等。形式:按长度分:长丁坝和短丁坝;按外形分:普通丁坝、勾头丁坝和顶顺坝;按挑流角:上挑丁坝、下挑丁坝和正挑丁坝;相对高程:高水丁坝、中水丁坝、枯水丁坝和潜丁坝。淹没丁坝后的水流泥沙现象:水位淹没丁坝后,丁坝束水作

15、用大大降低,坝下回流区逐渐消失,丁坝相当于堰流,水流漫过坝顶,形成跌水,在坝后产生横轴螺旋流。这时丁坝主要起导沙作用,而导沙的部位又与丁坝的方向密切相关。上挑丁坝:丁坝方向指向上游,该形式坝头水流较紊乱,坝头冲刷坑较大。坝田的淤积效果好。下挑丁坝:丁坝方向指向下游,这种形式,坝头水流较平顺,坝头冲刷坑小而浅。下坝田岸边部位淤积较慢。正挑丁坝:坝轴线与水流垂直,坝轴线最短,坝头冲刷坑与坝田淤积体介于上挑丁坝与下挑丁坝之间。丁坝间距原则:1.为防止坝头、坝根受到冲刷,应使下一条丁坝的雍水影响能避免上一条丁坝的坝头发生较大跌水。2.能控制整治线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关键部位。3.应防止坝田产生较大流速,影响坝田淤积。推求“尖灭点”位置:D=Lsin丁坝群:对口丁坝与错口丁坝:对口丁坝即丁坝坝头相对布置,水流流过坝间比较平顺,流态良好,在流速较小的河流上比较适用;阶梯式丁坝群:顺坝:坝轴线沿水流方向或与水流交角很小的建筑物,起引导水流,束狭河床的作用。作用:.调整急弯,规划岸线,促使航槽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