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9805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二)项目业主:*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项目建设地点:拟建于 * 市城站路、教育路、东环路、城中街、城中一街、城中二街、城中三街、城中四街、城中五街、城中一二街间、城中二三街间、城中三四街间、人民中路。(四)建设单位概况:*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位于 * 市人民中路 69号,主要工作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村镇规划、 工程建设、 村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督促指导城市范围内的建筑活动、规范整顿建筑市场,做好辖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等工作。现管辖有规划设计室

2、、质监站、城管大队、路灯所、环卫所、绿化所、广场公园管理所、房产管理所、苗圃、供水公司等 11个二层单位。(五)建设规模与内容:拟建 *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改造雨污排水管道3993 米,管道清通、修补 998 米。其中改造城站路1351m、教育路431m 、东环路 538m、城中街 152m、城中一街609m、城中二街156m、.城中三街156m、城中四街 156m、城中五街 144m、城中一二街间94m、城中二三街间121m、城中三四街间85m,清通、修补人民中路 998 米。(六)项目总投资:980 万元。(七)项目资金筹措方式:项目总投资为980 万元,申请上级资金750 万元、地方配套

3、资金 230 万元。(八)项目建设期:建设周期拟定为1 年。即是2012 年 9月至 2013 年 8 月。二、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一)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防治法;( 1984年 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1989 年 7 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 1986 年 3 月)(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改( GB50014-20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GB50013

4、-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GB-2001-7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 191-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

5、划规范 (GB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GB50289-9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三)编制原则1、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文件的编写工作,使工程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2、对拟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建设规模、管径等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论证。3、对可研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满足管网布置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施工简单、节约资金、管理维护费用低的管网工程方案。4、选择管道力求经济、实用、高效。.5、对于关键性设备,选用国外的先进产品,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四)编制范围本项目

6、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地点环境概况、城市雨污水排放量进行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角度对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总结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五)报告编制目的1、根据 * 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要求,改造建设* 市排水管网工程,为 * 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市城镇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2、为 * 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招商引资打下基础,做到排水工程适当超期。3、通过可行性研究,选择和推荐比较优化的管渠敷设方案和经济合理的管渠口

7、径,满足远期排水规模的需要。4、解决镇区内涝时常发生的问题。5、向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及发展计划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三、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本项目建设。.2、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规划及前期工作。3、规范建设程序。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工程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管理工作到位。5、加强协调,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 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一) * 市概况* 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素有“光热城”的美称。* 市地处桂中腹地的红水河之滨,东、西、南和广西来宾市毗邻,北面与忻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为350 平方公里。市区有目前

8、广西最大的煤矿企业 * 矿务局和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电厂。* 历史源远流长。秦属桂林郡地,汉为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复属领方县城地,唐属羁糜思刚州辖地,宋至民国属迁江县。解放后,迁江县并入来宾县。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来宾市划出设立* 市,辖两乡一镇, 总人口 14.3万,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近持平。有十三个民族,其中壮族.占 63%,汉族占 35%,蒙、回、苗、瑶、彝、满、侗、水、仫佬、毛南、京等族占 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00 人,除藏、宁、疆、青、台等省区外,其余全国26 个省、区、市籍均有,民族团结和睦。* 市不仅是一块能源宝地,而且还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9、。有玉屏山的清秀,仙掌山的突兀,寨山的多姿,天堂山的恢宏,司烟山的神秘;有潭洞相辉的马蹄洞,九曲十八弯的牛岩,南北贯通的仙岩,这些岩洞中,有钟乳、石幔、石柱、石台和石花奇观;有奔腾澎湃的红水河,清甜的龙王泉水,飞流直下的拉的瀑布;有千姿百态的佛山石林和马鞍彩陶石;有特辽王的美好的传说;还有素有“* 石玩天下奇”美称的瑰丽万千的*奇石。 * 奇石已漂洋过海传送友情,* 人更是以石待人,地久天长。* 市地下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煤甘石、铁矿、大理石、 方解石、 石炭岩石等, 尤以盛产煤炭而为广西 “煤都”。* 市煤田地质储量约 7 亿多吨,煤田面积 300 多平方公里,占市境总面积的 73

10、%。大理石储量 1649 万立方米,是桂中大理石基地之一。 碳酸钙含量大于 90%的石灰石分布近万亩, 方解石其白度在 90%以上,这些都是生产水泥、 石灰粉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二) * 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十一五”时期是* 市建市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对资源枯竭、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配合下,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 年比 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

11、增长5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2%,财政收入增长194.2 ,工业增加值增长 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8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7.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 12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4%,开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十一五”以来,* 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 年的 15.3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 22.7 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从 2005年的 2.5亿元上升到 2010年的 3.2 亿元,年

12、均增长 5.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 2005 年的7.4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 22.9 亿元,年均增长25.3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9.8 64.2 26.0 调整为 2010 年的 11.5 47.6 40.9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明显改善,由原来以第二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2011 年,是 * 市市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配合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资源枯竭、严重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采取“保稳定、促增长、抓转型、重民生”的强有力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1 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 “自治区双拥模范城”、 “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自治区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示范县”等荣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9.5 亿元,同比增长 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25 亿元,同比增长 5.8%;第二产业增加值 15.30 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