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49215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课的作业要求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语言诱导,以情传情。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起人们的情感波澜,起到“未读先有调”的作用。感情是朗读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学生,于情理之中传授知识,讲明道理,使其受到教育,做到以情传情。这“以情传情”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

2、学中流露的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教材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中的“情”融入到学生的心田,达到“感情共鸣”。这样朗读更能读出味,读出情来。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设情景,融情入境。情绪具有感染力,如见到月缺花残易触发感伤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景,让学生在此特定环境中触景生情,进入朗读的最佳境界。如在教学草原时,学生对于草原是很生疏的,他们几乎从未见过。在讲到草原的景色时,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边欣赏草原美丽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其次,进行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

3、合的音乐,它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教师创造朗读条件,适当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饱含深情地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节奏,读出对周总理的哀思,读出对周总理深切的缅怀和爱戴之情后,学生受到我朗读情感的感染,也纷纷模仿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能够朗读全文,课堂气氛也由此达到了高潮。四、利用标点,掌握技巧。 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和停顿。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

4、语气。如黄继光第九自然段前三句话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我先引导学生试读,最后总结出第一句“啊!”是表达战友们看到负伤的黄继光站起来时的惊喜之情;第二句“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和第三句“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是突出钢铁铸成的英雄形象,要读出对英雄的赞美、歌颂。五、学生自读,品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评,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放时间给学生朗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