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88788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 (天净沙秋)2、 ,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 (岳阳楼记) 5、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的_。(2分)9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4、”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更重问之( ) (2)异昨日之言(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13、 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 ;认为“日近”的理由是 (2分)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

5、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20分)城市记忆冯骥才 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6、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

7、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

8、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15、第段中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16、第段加点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_ (4分)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18、联系第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是 (4分)19、下列文字放在第_段和第_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分)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而是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20分)母亲的文化迟子建

9、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

10、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xpxio lin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

11、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x p xio lin (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2) ; (3) 。22、联系上下文,第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为 “让我难过”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