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8503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沈玲娟0311311151 实验目的1.1 掌握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和纯化溶胶的方法1.2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泳速度和溶胶Z 电位的方法。2 实验原理溶胶是一个多相体系,其分散相胶粒的大小约在1nm1um之间。由于本身的电离或 选择性地吸附择性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以及其它原因所致,胶粒表面具有一定量的电荷;胶 粒周围的介质分布着反离子。反离子所带电荷与 胶粒表面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整个溶胶体 系保持电中性。胶粒周围的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 和热扩散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两部分一一紧密层 和扩散层。紧密层约有一两个分子层

2、厚。紧密吸 附在胶核去面上.而扩散层的厚度则随外界条件 (温度,体系中电解质浓度及其离子的价态等)而 改变,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符合玻兹曼分布。由于 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密层结合着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它和胶粒作为一个整图1扩散双电层模型体移动,而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则向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发生相对移动的界 面称为切动面,切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Z电位,而作为带电粒子的胶粒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质点的表面电中0。胶粒电泳速度除与外加电场的强度有关外,还与Z电位的大小有关。面z电位不仅与测定条件有关,还取决于胶体粒子

3、的性质。z电位是表征胶体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 及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胶体体的稳定性与z电位有直接关 系,z电位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荷电越多,胶粒间排斥力越大, 胶体越稳定。反之则表明胶体越不稳定。当z电位为零时.胶体 的稳定性最差,此时可观察到胶体的聚沉。本实验是在一定的外加电场强度下通过测定Fe(OH)3胶粒的 电泳速度然后计算出z电位。实验用拉比诺维奇-付其曼u形电泳 仪,如图2所示。活塞2、3以下盛待测的溶胶,以上盛辅助液。在电泳仪两极间接上电位差E (V)后,在t (s)时间内溶胶 界面移动的距离为D(m),即胶粒电泳速度(质-1)为U = D1.U型管2.3.4活

4、塞5,电极6.弯管图2拉比诺维奇-付其曼U形电泳仪相距为l(m)的电极间的电位梯读平均值H(ym-1)为:H = El如果辅助液的电导率L0与溶胶的电导率L相差较大,则在整个电泳管内的电位降是不 均匀的,这时需用下式求H式中lk为溶胶两界面间的距离。从实验求得胶粒电泳速度后,可按下式求出Z(V)电位:t ;对于式中K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粒子K = 5.4x 1010y2j 2/g-1棒形粒子K = 3.6x1010y2/fg-iy-1,本实验胶粒为棒形);门为介质的粘度(kgm-1,1);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3 仪器与药品直流稳压电源1台;电导率仪1台;电泳仪1个;铂电极2个。三氯

5、化铁(化学纯);棉胶液(化学纯)4 实验步骤4.1 Fe(OH)3溶胶的制备 将0.5g无水FeCl3溶于20mL蒸馏水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将 上述溶液滴入200mL沸水中(控制在4min5min内滴完),然后再煮沸 1min2min,即制得Fe(OH)3溶胶。4.2 珂珞酊袋的制备 将约20mL棉胶液倒入干净的250mL锥形瓶内,小心转动锥形 瓶使瓶内壁均匀铺展一层液膜,倾出多余的棉胶液,将锥形瓶倒置于铁圈上,待 溶剂挥发完(此时胶膜已不沾手),用蒸馏水注入胶膜与瓶壁之间,使胶膜与瓶 壁分离,将其从瓶中取出,然后注入蒸馏水检查胶袋是否有漏洞,如无,则浸入 蒸馏水中待用。4.3 溶胶的纯化将冷至

6、约50C的Fe (OH) 3溶胶转移倒珂珞酊袋,用约50C的蒸 馏水渗析,约10min换水1次,渗析5次。4.4 将渗析好的Fe(OH)3溶胶冷至室温,测其电导率,用0.1mol/L KCl溶液和蒸馏水 配制与溶胶电导率相同的辅助液。4.5 测定Fe(OH)3的电泳速度a) 用洗液和蒸馏水把电泳仪洗干净(三个活塞均需涂好凡士林)。b) 用少量Fe(OH)3溶胶洗涤电泳仪2次3次,然后注入Fe(OH)3溶胶直至胶液 面高出活塞2、3少许,关闭该两活塞.倒掉多余的溶胶。c)用蒸馏水把电泳仪活塞2、3以上的部分荡冼千净后在两管内注入辅助液至支 管口,并把电泳仪固定在支架上.d)如图2将两铂电极插入支

7、管内并连接电源.开启活塞4使管内两辅助液血等 高,关闭活塞4,缓缓开启活塞2、3(勿使溶胶液血搅动)。然后打开稳压电源.将 电压调至150V,观察溶胶液而移动现象及电极表面现象.记录30min内界面 移动的距离:用绳子和尺子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5 数据记录与处理5.1原始数据记录E/V149.8D/cm14.40-13. 00=1.40l/cm62.9t/s30min=1800sT/p18.2电导率/p S. s-199.8n (查表)/(Kg0-1-1)1.0019 x 10 -3&80.10表1原始数据记录5.2数据计算:D0.0140 m l电泳速度:U = = 7.78 x 10-6m

8、/ st1800s平均电位梯度:H = E = 238.2V / ml0.6290m3.6x 1010V2s2kg-im-i x 3.14x 1.0019x10-3Kgm-is-180.10 x 238.2V / m78 x 10 -6 m / s = 4.6 x 10 -2 V胶体向负极迁移(胶体液面上升的一面),所以胶粒带正电荷。电极反应:负极:2Cl 2e- = Cl26 思考题6.1电泳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与粒子所带的电量及外加电势梯度成正比,而与介质的 粘度及粒子的大小成反比。实验还证明,若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则对电泳会有显 著的影内。随着外加电解质的增加,电泳速

9、度常会降低以至变成零。胶体的电泳 速度还与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以及pH值、温度和所加的电压有关。对于两性电解质,如蛋白质,在其等电点处,在外加电场中粒子不移动,不发生 电泳现象,而在等电点前后粒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6.2写出FeCl3水解反应式。解释Fe(OH)3胶粒带何种电荷取决于什么因素。FeCl3 + 3H O Fe(OH)3 + 3HC1胶粒带何种电荷主要取决于胶粒内界吸附的粒子的电荷数。而这又和粒子本身的 性质和制备方法有关。本实验中胶粒的吸附粒子实为部分电离的氢氧化铁,包括 Fe(OH)2+,FeO+等。本实验中用来制备胶体的方法得到的是胶粒直径有一定范围的 胶体。6.3说

10、明反离子所代电荷符号及两电极上的反应。反离子,即用来平衡胶体粒子的离子为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正极:2H +2e-= H2负极:2C1 2e- = Cl26.4选择和配制辅助液有何要求。答:辅助液最好用该胶体的超滤液。我们常用氯化钾作辅助液,这是因为钾离子 与氯离子的迁移速率基本相同;另外,还要求辅助液的电导率与胶体的电导率相 同,这是为了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突变造成两臂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界面模 糊。7 讨论7.1 实验注意事项:7.1.1在制备珂罗酊袋时,加水的时间应适中,如加水过早,因胶膜中的溶剂还未 完全挥发掉,胶膜呈乳白色,强度差不能用。如加水过迟,则胶膜变干、脆, 不易取出且易破。7

11、.1.2溶胶的制备条件和净化效果均影响电泳速度。制胶过程应很好控制浓度、温 度、搅拌和滴加速度。渗析时应控制水温,常搅动渗析液,勤换渗析液。这 样制备得到的溶胶胶粒大小均匀,胶粒周围的反离子分布趋于合理,基本形 成热力学稳定态,所得的Z电位准确,重复性好。7.1.3渗析后的溶胶必须冷至与辅助液大致相同的温度(室温),以保证两者所测 得的电导率一致,同时避免打开活塞时产生热对流而破坏溶胶界面。7.1.4Fe(OH)3溶胶也可用化学凝宪法制备。方法是直接用FeCl3在沸水中水解。 水解制备的溶胶,需经长时间的渗析,才能应用于测定;电位。而本实验的 胶溶法,速度快,溶胶稳定,缺点是条件控制不当,有时

12、会导致颗粒过大。7.1.5本实验所采用的是简易电泳仪,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搅乱溶胶和辅助液 的分界面,对于分界面不清楚或没有颜色的溶胶,应用时应特别注意,最好 改用其它的电泳仪。7.1.6辅助液的电导要与溶胶相等或相近,同时辅助液的离子组成对胶体的电泳速 度有影响。如果辅助液选择不当,贝0U型管内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一臂中 下降的速度不等于另一臂中上升的速度,界面就会被冲毁而变得不明显。最 好的辅助液是该胶体溶液的超滤液。本实验中用电导和溶胶相同的NaCl溶 液作辅助液,能得到清晰的移动面。7.2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7.2.1故障:辅助液与胶体界面不清晰。原因及处理方法:1.溶胶纯

13、化的程度低,可以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尿素, 消除低分子的影响。2.拉比诺维奇-付其曼U形电泳仪中活塞的直径小于管 径,则流动时在活塞孔处流速加大,胶体界面就会搅乱而不清。更换活塞使 活塞的直径与U形管管径相同。7.2.2故障:U形管内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一臂中下降的速度不等于在另一臂中 上升的速度。原因及处理方法:1.辅助液选择不当,以KCl作为辅助液比NaCl、HCl为 好。最好的辅助液是该胶体溶液的超滤液。2.溶胶的浓度过大或生成的溶 胶颗粒大小和形状差别大造成电泳速度的不同。为了减少测定误差,可取 电泳速度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电势。3.辅助液的电导率与溶胶的电 导率差别太大。7.2.

14、3故障:实验测得&的电势数值偏大。原因及处理方法:1.辅助液的pH值太小(pH4)。2.在制备Fe(OH)3溶胶时,FeCl3的浓度太大。3.电泳时外加电压太大,一般应控制在70220V之间。7.3电泳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随着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发展,DNA测序越来越重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在l5 年内完成人染色体36亿对碱基对的测序工作。DNA片段有一定电荷大小和不同的分子 量,通常采用筛分机制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DNA测序时,三磷酸双脱氧核苷酸终止 反应产生的DNA序列片段被送至筛分电泳分离,并用自动乂光计或激光诱导荧光计进行 检测,最后将原始数据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序列。过去,DNA测序主要用

15、平板凝胶电泳, 费时费力、分析容量低、提供信息少。现在毛细管电泳法成为最主要的方法。与普通电泳相比,CE具有许多优势,表现为:灵敏 度高: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的检测限可达l0-131075 mol,激光诱导荧光器则达10- 】810mol;高效、快速:毛细管内径很小,比表面积很大,散热效率高,焦耳 热的影响大大减少;因此可施加高电场,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分辨率;样品 少:只需nL级的进样量;在线检测:毛细管上开一检测窗口,可直接柱上检测;自 动化程度高:操作全部自动化,减少了实验重复中的误差。微机处理分析数据,可对 电泳图谱中各组分进行定量和比较分析。因此CE是DNA测序的一项主要工具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法中的文献:计算机在纯液体饱和蒸汽压测定中的应用,汪永涛义祥辉李殷青张文清,广西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8,No.3,59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