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83052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读书经验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

2、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 拐棍。这就是

3、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

4、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有删改) 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1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 2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3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 4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略作分析。 答案: 1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时间的考验、群众的推荐)。 3 在读书中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4示例一:第4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述“读书要得其意”的观点。 示例二:第4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我们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涵义。 示例三:第6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经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