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48283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声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教案字面串讲(以“课文详解”为基础,对词进行整体梳理)朗读体会播放名家朗诵视频,学生听读体会请两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整体鉴赏回顾李清照的一生,我们之前用三个词语来做了概括: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在这样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的,国破、家亡、夫死的愁怨充斥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因此,后世的人们对于这位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的女子评价为“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那么我们不妨一起再来读一读她的这首声声慢,来体味其中的“愁”情。(一)学生齐读用一句词来概括初读的感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这句词,应把感情重心放在哪个字上?“愁”再读)愁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

2、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要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了哪些愁?如何写愁?又缘何生愁?易安愁有哪些由于我们昨天已经梳理了整首词,那么回忆一下,词中写到的内容,想想看,易安究竟写了哪“七愁”?明确:寻觅不得之愁;寒暖不定之愁;酒难敌风之愁;雁声入耳之愁;懒摘黄花之愁;日长难黑之愁;雨滴梧桐之愁。通过梳理这些“愁”,我们就不难去理解全词的结构了。上阙:写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下阙:紧承上文,转入对庭院内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易安如何写愁通

3、过醉花阴的学习,我们对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有了初步的感悟,词人如何将“愁”写入词中,我们是从时令、时间、景物、行动这些方面去作了分析。那么学习这首声声慢,我们怎样去品读其中的情感呢?“愁”的抒写其实是一种情的表达,那么我们知道的抒情是以怎样的方式去进行的啊?明确:直接抒情(找出相关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意象: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 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问题: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品读本诗的情感?明确:抓住词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来品读;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对比前期的作品来品读。1.抓住词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来品读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句是入愁,可以说李清照是起笔就哭诉。(1)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呢?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往日的欢声笑语,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别的什么。“寻寻觅觅”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找到了吗?没有!(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学生自读感悟)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冷冷清清”写的是

5、环境的“冷清”,更是处境心境的“清冷”。所以此时的词人只剩下这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了。(应是轻读、降调)(学生自读感悟)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指内心感受。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先感于外;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学生自读感悟)(3)小结 内容上: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乐美就像女子的呜咽声,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声音给予悲戚的形象。 这个句子,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去咀嚼

6、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尾句与首句相呼应,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泻无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明确: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词人选择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和词人表达情感有什么关系?选择你感触最深的意象,说说你对它的理解。意象探究 酒(其他诗人中有没有写到酒的?酒大多表现诗人们的何种感情?明确: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愁的象征。(为何说是“淡酒”?明确:酒之淡更显愁之浓。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雁(雁象征什么?为什么说雁是旧时相识?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明确:大

8、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鱼雁可传书,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借一只旧时雁的意象,传递绝望的哀愁。(你熟悉的写雁的诗文有哪些?明确: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

9、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唐代贺朝从军行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黄花(黄花是指什么花?黄花比喻什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如何理解: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确:“有谁堪与共摘”:勾起亡夫之悲。 “有何可摘”:没有兴致摘取。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

10、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这种感情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 梧桐(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古诗文列举)明确: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谚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

11、感。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晚风 细雨(留作课后作业)总结: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全词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3.对比前期的作品来品读(醉花阴) 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

12、感生平”。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愁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愁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易安缘何生愁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1.(幻灯片详细展示其后半生磨难,学生再度体味思考)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

13、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补充) 张汝舟迎娶她不是因爱“才”而是图“财”,是觊觎她的文物珍藏!图穷匕见,张汝舟迫使李清照交出价值连城的金石书画,不给,就拳脚相加!怎么办?李清照之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规办事。她做了当朝女人决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 按照宋朝的法律,告发自己的亲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告倒了自己的后夫张汝舟,自己也入狱,九天后,因友人营救,再见天日。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

14、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明确:情愁孀居之悲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阅读感悟 阅读作家梁横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对李清照的评价,体会清照愁思难脱的根源。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小结:李清照的哀愁,根源在于她是封建时代一个有文化的女子,追求庸常之人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忧愁。五、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