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478090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教学人员: 杨群(17号) 王德忠(18号)教学名称:幼儿自私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对幼儿自私行为案例的分析找出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并做出一系列对策以改正和预防幼儿的自私行为。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对待幼儿的自私行为并积极自动地帮助他改正,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幼儿自私的原因,找出对策。教学进程: 了解“自私”与“幼儿自我表现”的区别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的“自私”看作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但最近,有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不能一味地把某些行为归于“自私”,对于1岁半左右的低幼儿而言,许多所谓的“自私”行为只是一种正常的认识“自我”的

2、表现。一位妈妈对记者抱怨道:“我的宝宝有三块巧克力,我逗他说:给妈妈一块吧!。孩子分了一块给我;父亲如法炮制也得到一块。但当奶奶再去要时,孩子便说:这块是我的!”妈妈失望地抱怨自己的宝宝怎么这么“自私”。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曹子芳教授指出,婴幼儿时期,像最后一块巧克力不给别人这样的所谓“自私”行为,其实只是说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自私”、“心胸狭窄”。专家还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孩子婴幼儿时都喜欢啃自己的脚趾头玩,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自我”这一概念,并不知道脚趾头是他自己的;而当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这是他自己的脚后,就不会再咬着玩了。因此,

3、大人们大可不必为孩子低幼时期的这类“自私”行为感到烦恼。当然,孩子大了以后,就不能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放任自流,让它成长为真正的“自私”,家长更加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自私的幼儿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或学习用品不愿借给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自私自利,占有欲强,不仅极力保护自己的物品,还常抢夺、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爱物;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心胸狭窄,奉献精神较差,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不善交际,不太合群,孤僻、多疑等。儿童的自私心理及由自私心理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儿

4、童心理的发展、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私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前提。儿童自私行为的产生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案例:案例一:有位妈妈咳嗽得厉害,躺在沙发上想喝水,就对正在玩的儿子说:“儿子,帮妈妈到杯水。”儿子头也不回的说:“你没看我正忙吗?”接着又补充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妈妈听后,心都凉了,想想每次孩子生病,自己总是忙前忙后,百般照顾,可自己生病,想叫他倒杯水都这么困难。案例二:一位母亲买了孩子最爱吃的烤鸡翅,高兴地说:“香喷喷的鸡翅是我宝贝女儿最爱吃的,快来吃呀!”“太好吃了,你真是我的好妈妈!”6岁的女儿一边吃一边说道,当盘子里还剩

5、下最后一个时,妈妈说:“这么好吃,妈也来尝尝!”女儿立刻用双手护住盘子,大声叫到:“不行,这是我的,不许你吃。”妈妈没吃着鸡翅,却吃了一肚子气。案例三:曾宁带了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曾宁很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老师说:“曾宁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 曾宁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李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案例四:小羽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小羽,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

6、么做。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 小羽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小羽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小羽就以哭闹来解决问题。一、导致幼儿自私的原因是什么呢?1、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最初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即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的。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

7、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2、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集母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

8、中心的思想观念。3、物质生活的优越助长了幼儿的自私行为。社会愈进步,物质生活愈丰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4、周围的不良影响。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不以为然,

9、反以为乐事,认为孩子“从小护东西,长大不吃亏”。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二、怎么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1、转移注意幼儿的注意很容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对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2、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每次玩完玩具时总是不愿意收拾,还任性得说“我就不收拾,怎么样。”老师就可以用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或感兴趣的事情来刺激他们,这样孩子就在每次不想做的时候,想起说的那些话,他就会去做,久而久之,就养成好的习惯了。3、以身作则模仿是幼儿自发意志的行为

10、,是经由意志,展现他对世界讯息的反应。若能好好开发,模仿的意志力可以成为儿童未来自我创造的活动基石。所以,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善用模仿意志的力量,知道如何在幼儿意识较浅、较梦幻的时候,运用活动,模仿与示范,规律与反复的引导,影响、纠正幼儿的行为,以使儿童身心灵发展健康。4、学分享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是4岁以下孩子的主要游戏形式。孩子需要有机会摆弄物体和玩各种各样的主题游戏,而不必被要求去与同伴分享。不是现在的孩子“自私”,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不能认为这是道德问题,总是用“自私、小气”这样的字眼来教训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强,他会变得

11、“大方”起来。教孩子“大方”起来,父母和老师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学会合作和分享,以适应4岁以后的幼儿园集体生活。您需要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游戏环境,让孩子在互相帮助中获得满足感。(2)教会他们以礼貌的方式来得到他们的想要的东西。(3)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群体社会中的一份子,并可以对集体活动发挥作用。5、改说教为讲故事如果老师或父母对幼儿的问题行为不说教而改以说故事,例如兄弟姊妹的争吵,大人加些幻想,加些幽默,甚至加些动作,举出象征性角色,并呈现出偏差行为特质,再加上孩子听得懂的说明,编成矫正行为的创意故事,对行为偏差的幼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一个故事讲完后不

12、出几天,孩子就决定要纠正自己的行为了,因为他不经意的发现事情的荒诞无稽,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也从故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了!二、克服自私心理的若干策略1、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有人认为,3至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及一个人基本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的教育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儿的自私行为提醒我们,在把希望和爱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他们滋长自私心理。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

13、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此外,父母自身也应以身作则,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儿。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举不胜举,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反复的说教重要的多,也有效的多。2、更新家长观念,爱儿不溺儿在家庭里,孩子应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衣食住行玩都应该由家长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切不可迁就他。要纠正孩子的自私观念,家长就不能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亦不可百分之百给予满足。3、家园合作,在群体生活中培养关爱心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

14、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情感是一座桥梁,爱心是一种情感体验,幼儿的爱心全靠周围人的哺育。有认为,在幼儿期幼儿所感受和汲取的爱的数量的多少与他以后给予别人的爱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在集体环境中,我们要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以此感染幼儿,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消除自私心理,从小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心态健康,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人。 案例:孩子自私行为的改变一、案例背景庄某,男,5岁,中班幼儿。父母没有正式工作。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庄某从小由母亲带大。周围的邻居也没有庄某的同龄人,母亲经常让他在家自己写字、画画、玩积木、看

15、电视、看书等,没有时间陪他,也没有时间带他到别人家玩,母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二、案例描述自己的学习用品或带来的玩具、图书都是自己一个人用、玩、看,从来舍不得借给别人,而且还不让任何小朋友碰他的东西,有时自己的水彩笔不用,反而向别人借。他自己每天都固定坐一把椅子,不让别的小朋友坐,在椅子上自己画了一个记号。但是他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也强,是个很有创造性的孩子。三、案例分析1、因为是独生子女,母亲事事都迁就孩子,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都尽可能满足孩子。2、周围缺少同龄的伙伴,缺乏与同伴的分享、协作的机会和体验。3、父母缺乏全面教育、发展幼儿的观念,仅仅认为孩子会写字、画画、做算术题就行了。四、对策1、首先对其家长进行调查、询问及交流沟通,并及时将孩子在园的表现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让他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我积极主动地与他接触,并指导他观察班上团结友爱、大方的朋友,并给他讲有关故事,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感受到老师喜欢他,同时让他明白老师更喜欢友爱、大方的幼儿。3、适当夸大他的优点。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教师选了两名活泼大方、乐于助人的幼儿为榜样,指导庄某注意观察他们,以及其他幼儿对他们的评价,从而诱发他愿做好孩子的念头,此外,我有意让他当组长,让他做老师的小帮手,帮忙分发书本、油画棒、点心、碗筷等事情,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