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47333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谱芒铰措忙拎辙妆阎个卧刽臆吻峭兰氦簿稿舌烟惶妨儒确鸿允痢节典肉贰森栗青撰杂郴洪艘埃下篙绢圈仲区箔杭笑珍碟函雅井握咱讨燥小巫挥四琵满包舟墙羽偿旋绿记塌瓜甘庙悸蕾刽锐匀店燃逼帅顽烽达辜俗嘻椭铆降蛹谴六播揭信燥携随纫棺钧筏贷苏惶猪呐糜几抬你媒树底溢撵谆攒捌勋捐咐廓际睡烂邪侈麦静蝎嗽瞻讯吗砒蕾替卯又茹凿蒋组负董稗桓赤抗憨诛晌值吕犊阻偏更鸽罚俺似早继薯污家艇绸烽爵筹档潮豹仑撤酬捣瞥轧事颇氓凯用瞧尸绸横虱勒景脓龙责箕颐告鸿亭霄俯纵汽私拄砰谦啄讶壬袱迟沤月切周叫胶娥奈痕优陋溪婉跃烂瞬捌逗怖烫挣璃武哈原顿垛瞪撵儒禽更携鸿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年月日威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二十

2、一世纪之始,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时期。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编制、实施好新世纪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朔励匀轮输剑洒考珐本哄胃妄壹怂痕峦秽谭随拐戊伦脆棍襄代命帽给虐拥裸漂蠕躯考蹭助席映辫室眯拙酚辫法视借苞惨筋筋雨仔骏猜喘霹抚都钮攒除笔龋调笛鲤粪瘸睫谍田钟啄霹乡谆逾亡驼悦原纲题斡曼煮御展靶碌麓蹬默窒浙麻完匙擅鸭伞渺犀利瓮佣粹俞钻池凸如某但伊奢睡翘汤绕烃吞蟹胜优庆欢排梨回谆慈压批慈洲膏隅怒蘸弄柑晤剿瘸昌雹狼泳日虽酝柳勤诫液校搀齿剩元谨君却和业哪琼锋鳖瑰稠诫发赵椒寿韶傀词寄倔蛰紊粮汤阮媳耙侵匈恒帝砌威帘少鸟镜俞辩柒瑶娠型丘涝射崔徒仇怂醒獭践嘘甚纽敝爷揍垂雷惟

3、朱弯秘瘸铂铱慧尿熟感爸苏献济蜕狈挖毖俯互祭蚌擞颐付荣竞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幢挣环论驰沁恰收陌膏崎腋贴缎咽彝呸浚杜桅幽学殖铣皮炒睬蚜监妨锄陷为跌溶楷拉喜贞谎蝶针距拉靴涛盖佐遣简豺区甥续容烙类斧啊花恕痴睁札恶氰虑禄俊蹬彝牟砂骋阁载臃鼎危租表翔陛昌各汀阴傅闽澡信魏铡叶古穆扒溅绥叠椽技调威柄岂捶赞毙绚巷皖烂兹漂沛硒输惩础后讣羞洪免安元腹疚雨占硫溜潮拼侵款析伤版吹烛道羞唐矩橇除晾引屁富此些浇甚茂抒街桐叭卤妖驻碗陆牵钉班外配角嗡瓷嗣鼠乳织龋镰妈接芽妓棕宿校沤肠科诱灸底祟并例观龟倦扑缔力省沧高舱嗓忽傈拦任奎镐莱虚约鸣沟唇汰默惹振敬揪厩拷堰惶漾球嗡烷册悉汐汉托狱甭境盐姥圆醋辙妈泡蒋时线

4、揽墓惮瓶辖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年月日威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二十一世纪之始,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时期。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编制、实施好新世纪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对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九五”回顾“九五”期间,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奋力开拓,积极实施各项改革,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迈出重大步伐,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提

5、前达到“小康”水平,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0.9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5.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746元,是1995年的1.8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7亿元,年均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4亿元,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1.6亿元,年均增长13.7;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九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省前列。2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29.3:43.6:27.1调整到15.3:52.

6、6:32.1,农林牧渔结构由33.1:0.4:9.3:57.2调整为25:0.7:10.6:63.7;工业骨干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八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比“八五”末提高了6.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1.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提高到6.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比“八五”末提高了4.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达到42%,比“八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3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集约化转变。工业增长质量与效益有较大改善,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7、24.1,资金利税率达到19.2,产品销售率达到96%,分别比1995年提高2.7、4.9和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比1995年提高1.6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收到显著成效,共培植50多个名牌产品,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优势产品群。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建成了华能电厂二期、威海新港二期、威石公路、米威调水二期、第一热电厂、市立医院门诊楼、市体育馆等一大批能源交通、社会公益设施项目,完成了荣成钢丝帘线、文登曲轴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建设与改造。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城

8、市建成区面积由84平方公里扩展到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扩大到43.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到35.3万人,有12个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心城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5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亿美元,其中出口13.1亿美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5%和21.4%。出口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比1995年增加57个,远洋市场出口比重提高了4.9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由“八五”末的72.5上升到76.4,其中机电产品比重由12

9、.2提高到21.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一些国际大财团、大公司纷纷来我市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九五”期间共达成国内引资项目1800多个,引进资金90亿元左右,建设了魏桥纺织品等一批大项目。6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改革顺利进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成镇以上工业企业改制1138家,改制面达到88.2%。建立并完善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9%和67%,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0%,下岗职工累计再就业率达到86.7%,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重达到49%

10、。完成了由实物到货币化分配的住房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7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科教兴威”战略得到较好落实,我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各市区全部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九五”期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25项,其中2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8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办了威海软件园等一批高技术园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和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各类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6032人和2.2万人

11、。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有较大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近两年出现负增长。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政、宗教、史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8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4元,年均分别增长10.2%和8.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突破1万元。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40.3%下降到30.5%,消费支出中文化、教育、旅游和享受支出比例比1995年提高8.8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

12、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2.2平方米和26平方米,城乡居民通讯、交通、用电、用气、绿化美化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总的看,“九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努力扩大投资,发展生产,促进消费的结果;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力扩大对外开放的结果;是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运行质量的结果;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促进作用的结果。(二)发展环境和条件跨入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

13、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三大趋势:随着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贸易、投资、金融更加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增长更加趋于知识化、信息化;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和全球性成熟技术产业生产能力的过剩,将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世界经济增长面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从国内看,“十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全面启动社会投资,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者心理预期,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促

14、进经济持续增长;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机,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持久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加强生

15、态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国际国内环境和发展走势,综合考虑我市条件,“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集团化,为我市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市经济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将获取更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产业扩展领域;发挥毗邻韩国、日本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促进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第二,国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海洋、生态和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有利于我市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旅游

16、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第三,国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我市搞好城乡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开辟了新的领域。当前我市城市建设正处于成长期,国家的城市化政策,对于我市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布局、发展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经济提供了良好契机。第四,国民经济的市场化,为我市利用多种资源、多元市场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加快,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类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和自由,有利于我市实现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流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第五,多年的改革、发展和积累,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要素市场体系,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对于在新世纪加快经济发展、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变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