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47260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邬登宏 陈元高 周宏 张家友 执笔:张家友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依然显得朴实简约,试卷模式、题型、题量、分值与前两年的试题相似。这充分体现了我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了,内蕴与课标和考纲联系更加紧密了,能较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遵循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一、基本情况分析1、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第一板块考查的名句名篇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格言警句,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综合性学习的题目中设置的情境就是学生的生活实景的再现

2、。考生见到这样的题目倍感亲切,考试紧张的心理也就荡然无存,可以轻松愉快地答题。阅读板块选择的材料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特点,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作文题在我们这个年龄,取自考生“自己”,无审题、选材障碍。叙述主体就是学生自己,考生可以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所以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这样的作文题可以很好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2、风格依旧与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19道题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去年相当。例如:试卷仍然是三大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其分值

3、仍然是35分、55分、55分,卷面书写也是单独赋分(分值5分)。题型符合考纲与语文学科特点,十分典型。这样保证了中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初中学语文的教与学。命题思想秉承人文关怀,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3、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包括古诗文的积累,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句式变换,名言警句的积累运用,病句的修改和课外名著基础知识。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性作用。这份试题对学生基础考核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强调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这和考纲的要求是一致的。默写的古诗文也是名篇名句。名著阅读题稍有文学常识即能

4、作答。综合运用部分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设置语境,考查点为材料分析、语言表达、修改语病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失分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多年未考的应用文(请假条),值得注意。文言文阅读仍是考课内的重点篇目,而且词语解释首次达到5分。由此可见命题者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4、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第4题的“书信沟通你我他”就是最为鲜明的体现。这样的主观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的价值比较大,注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查,今年中考试卷的建构更趋全面。在语言的正确

5、规范方面,采用修改语病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简洁明确,采用填写句子的形式考查。阅读题目的问题设置也侧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内容概括到写作方法的分析,从字词、句子的赏析到学生的认识感悟等都体现了命题重应用的基本特点。5、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今年的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在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写作对读书的影响”题,在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中设置了“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题,在散文阅读部分设置了“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题,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

6、样的社会现实”。这些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题目看似开放,其实答题需要紧扣文章内容、深度理解文意。6、注重理解与概括 阅读题更注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5、7、8、9、10、13题,共25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以上。在回答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当然,“金无足赤,人

7、无完人。”古诗文默写和古文阅读中,总共25分,有22分出自八年级下册,覆盖面不广,没有更广泛地对学生的古诗文能力进行检测。“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这句名言,试卷上标明是作者乔万尼奥罗,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应该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总体来说,整张语文试卷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试题平和,结构简约,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试题及答卷情况分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这一板块共35分,分四个小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默写,字、词、句,名著知识,综合性学习等,面广,难易适度。学生答题情况不错,均分为27.2分。这部分题目最能反映

8、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第1题,名篇名句默写与去年一样采用“8选6”的形式,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这题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不少考生得满分。但也有少数考生存在一定问题:如错别字过多(例:将“汗青”写成“汉青”,“俱欢颜”的“俱”写成“具”,“飞来山上”写成“飞来峰上”,将“拂”写成“弼”),张冠李戴(例:把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的内容混淆),不对应题号答题。第2题选的阅读材料,通过“树”的形象的描写,赞美“树”的顽强生命力,赞美了“树”孕育秋实的努力。作者把 “树”拟人化了,深深地融进了作者的挚爱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段文字,学生读后,肯定会有所触动的,很快进入最佳答题状态。(1)、(2)

9、小题除了为数不多的学困生不能完成以外,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完成。(3)题考生对“贪婪”的解释出现的错误较多。因为学生做题时只注意了词的本意而忽略了在文中的引申义。(4)题的句式转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考生在转换句式时把原句肯定的意思变成了否定的意思。第3题,名著阅读的考查,第(1)题比较简单,其实就是考查文体知识。有些考生认为繁星春水是散文诗集,这就错了。第(2)题,也不难,只要通览水浒,那心胸狭窄的“白衣秀士王伦”,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晁盖之后是“宋江”。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一个空,这说明考生不能从细节上理解名著,靠泛泛而谈的“导读”式训练,肯定是不能得满分的。第4题是综合性学习题。(1)

10、题考查学生选择、运用材料的能力。不少考生不能准确把握语句,或不注意审题,出现将选上或选三个以上序号。(2)题应用文的写作写请假条。考试的结果竟出现了多得惊人的错误:极少完全符合请假条格式、内容要求的,不是没有标题,就是没有称谓,或是没有敬语,或没有表达出代请假,语句不简洁等。(3)题中的两问是病句修改。不少考生找不出毛病,无从下手。病句修改题的诸多错误又把“初中阶段要不要讲语法”的争议摆在广大教师的面前。题是补写一句话,类似于仿写。一些考生还是不注意审题,忽视了“写作对读书”这四个字,写出的话不言对“读书”的影响而说其他,因而失分。第4题的设计反映了我省今年语文试卷“稳中求变”的特点,加大了对

11、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这道题丢分,充分暴露出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重阅读教学,而轻语言实际运用训练,淡化甚至虚无化语法知识的教学,专项训练很少或根本没有。如应用文写作很少训练,甚至很少提及。这与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不相符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考纲中的考试要求有:“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句子”,“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二)、阅读第二板块是阅读,总分值55分,其中阅读(一)15分,阅读(二)25分,阅读(三)15分。阅读(一)是说明文,是世人关心的能

12、源问题,极富时代气息,紧扣当今低碳生活、环保节能的主流。既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较好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在文章第段中有明确的表述,学生找出即可得分。此题失分的不多。之所以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第段”,画蛇添足写上其他内容。第6题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中文字提示比较明显:“与相比”,学生很自然的定位到“作比较”。“一个星期”、“几个月”、“数百”“几万”,这些数目词,虽然没有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但是学生也能想到“列数字”。所以失分的不多。少数同学失分是因为对说明方法的概念没弄清,不能区别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论证方法,张冠李戴,混为

13、一谈。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少考生不能扣住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而是空泛而谈,造成失分。第7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得分率虽高,但两极分化严重,或满分,或零分。失分的同学没有严格读题,要么回答成“可循环”“绿色的”,要么仅回答“降低成本”一个要点,没有抓住要点和关键词。第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部分考生缺少对文本把握的能力,忽视从“文中找”这一方法,好多考生漏掉了四个答点中“可再生”这一点,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再表达的能力差,只会照搬原文语句,不会利用的现成材料进行准确、精炼的概述。虽都可以得分但得全四点得满分的只有少数同学。阅读(二)是散文

14、。作者借太阳花,歌颂那些珍惜机会、无私奉献的人们。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命题者考查了学生对整体的感知、重要语句的理解、生动语句的赏析、描写角度的把握、全文立意的挖掘、读后的启示等方面,覆盖面广。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第10题学生不易回答充分;第11题在答题时不能抓住太阳花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泛泛作答,答不准确;第12题,学生审题时出现大问题:好多考生从全文中找答案,答案出现严重偏离,修辞手法这个要点很多考生想不到。第13题针对“科学、公平、友爱”三个要点作答得分是不难的,可是不少考生答题时缺乏针对性,随意性大,答题不规范,因而得不到高分。阅读(三)是古文阅读。选的是韩愈的马说,题目难度适中,比往

15、年的两篇古文比较阅读要容易得多。内容涉及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1)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部分同学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例如“见”,好多考生只指出同“现”,而没有解释其意义;(2)部分考生翻译时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未能作出明确的解释,例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就有考生将后一个“食”解释为“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注意译文的“雅、达、顺”。同时翻译句子时出现错别字的同学较多。(3)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题,好多同学答出了亮点。例如17题有考生作答:“才华被埋没,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一辈子默默无闻,跟普通的马没有什么区别。”18题:“拥有纵横天下的才能和胸怀大志的

16、人不被任用,还遭到朝廷的排挤,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宦官当道的黑暗统治。”不过,仍有个别考生审题失误,将18题 的“当时黑暗现实”理解为“当今社会”。(三)写作作文形式是命题作文。命题者紧扣考生生活实际命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思考人生,符合语文生活化的大语文观。没有任何审题障碍,每个考生都有话说、有事写、有情抒。这样的命题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从阅卷情况看,总体作文成绩好于2010年。抽取20个考场600份试卷看,50分及以上约占8%;45-50分约占30%;40-45分约占42%。作文亮点表现在以下方面:(1)审题准确,很少有考生出现审题错误现象,大都能抓住“这个年龄”行文。 (2)构思新颖,推陈出新。例如一考生分几个乐曲来阐述“这个年龄”的特点,巧妙构思,又合情合理,能打动阅卷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