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47091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地质学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一门科学。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壌圈等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太阳系、银河系等。地质学的特点:空间广阔、时间按漫长、现象复杂、无法再现、研究方法: 1、理论实践相结合 2、室内室外相结合 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 7、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方法研究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征,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矿物与岩

2、石,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层与地壳演化历史。第 1章 地球与地址作用概述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圈名称层底界深度密度物态代KM号地壳A332.6-3.0固态岩石莫霍面上地地B60幔幔250塑性软流圈(低速带)C4003 32-5.7古登堡面下地D2898幔外E液态核过F9.7-13固态度(16)内G6381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 平均厚度 75km,是固体地球的真正外壳 , 组成岩石圈板块。地壳类型:大陆( Si-Al 花岗岩,复杂,褶皱断裂,较老)大洋( Si-Mg玄武岩,简单,无褶皱,较新)地壳物质组成元素克拉克丰度 O Si Al Fe Ca Na K Mg H矿物地壳中的

3、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而在一定的纸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下稳定纯在的矿物集合体。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第 2章 地球元素与矿物矿物概念: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1、天然产出 2、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 3、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4、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晶质体与非晶质体晶体:结晶质点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如:石英晶体,石盐晶体。非晶体:质

4、点无规则排列。 如:玻璃质,胶体等。自然界中以晶体矿物为主,也存在非晶质矿物。格子构造:有序排列的质点按规律将几何点连接的三维空间格子晶形:晶体外部形态单形与聚形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聚形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矿物的结晶习性:结晶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 , 使晶体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发育程度不同 , 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具有的形态。一向延伸: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膏、角闪石;二向延伸:呈片状、板状, 如石墨、云母;三向延伸:形成粒状、球状,如石榴石、黄铁矿、磁铁矿。矿物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 ( 单形 , 聚形 - 多个单形构成 ) 聚集在一起成群产出,即构成集合

5、体。反映矿物的形成环境。类质同像 :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改变晶体结构 . 其物理性质差异一般不大 .同质多像 :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P,T)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一)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表现为吸收光波的补色。光泽:矿物反射光线的能力。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透明度:矿物允许光穿过的程度。(二)矿物的力学性质解理:矿物受力后破裂成规则平面的能力。断口: 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抗刻划的能力。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面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平面

6、称为解理面。? 最完全解理:云母? 完全解理:方解石? 中等解理:角闪石,辉石白云母:一组极完全解理方解石( CaCO3)的三组斜交完全解理。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 摩氏 10级硬度矿物相对硬参考物矿物相对硬参考度度物滑石1正长6玻璃石6石膏2指 甲 :石英722.5方解3铜线:黄玉8石3萤石4刚玉9磷灰5小 刀 :金刚10石55.5石第 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作用方式岩浆的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及火山分布规律死火山 - 史前曾经喷发,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活动的火山;活火山 - 现代正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 - 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

7、动而近代长期静止的火山。火山构造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而在地下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冷凝成岩的地质作用过程。侵入岩岩浆岩的矿物成分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体矿物。共8种。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鲍温反应序列一条是斜长石的固溶体系列,它从高温的富钙长石开始,连续渐变到低温的富钠长石。一条是不连续系列,表明深色矿物(铁镁矿物)从岩浆中晶出的先后顺序,从高温的橄榄石,经辉石、角闪石到黑云母。最后,上述两系列又联合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形成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通常是在最后且温度最低时才晶出。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8、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1、结晶程度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2、晶粒大小显晶:粗粒 5mm中粒 1mm细粒 0.1mm隐形晶:晶粒小于 0.1mm,岩石呈致密状,矿物颗粒用显微镜才能辨别。3、晶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全晶质):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似斑状结构(全晶质):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斑状结构(半晶质):由结晶颗粒和基质组成4、晶粒形状自形晶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半形晶

9、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他形晶 晶体不能发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决定于相邻晶体所遗留的空间形状,因此常是不规则的。岩浆岩的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1、块状构造 2、流纹构造 3、流动构造 4、气孔状构造 5、杏仁状构造)岩浆岩的分类原则主要根据是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岩体产状进行分类。第 4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物:低洼处沉积的先成岩石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产物、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产物。沉积岩:地球演化中,地表岩石遭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剥蚀与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成的

10、岩石。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1、风化作用 - 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包括地表温度变化)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2、剥蚀作用 - 流水、风、冰川、湖泊、海洋等在其介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用 - 将剥蚀下来的产物搬离原地并使其继续迁移到其它地方去的作用。4、沉积作用 - 被搬运的物质达到适当场所,由于介质条件的变化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5、成岩作用 - 松散的沉积物转化成为岩石的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1)碎屑矿物 : 石英、长石、白云母等(母岩风化后继承下来的较稳定的矿物,属于继承矿物)。具有适应温

11、度变化的能力且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地表条件下就能够作为碎屑物稳定存在。( 2)粘土矿物 : 高岭石、铝土等(母岩化学风后形成的矿物,属新生矿物)。( 3)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 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各种铁矿等)、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从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经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1. 碎屑结构 : 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2. 泥质结构 : 由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粒度小于 0.005mm)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较软的结构。3. 化学结构(晶粒结构) : 在缓慢化学沉积

12、作用过程中或成岩石结晶形成的一种结构。4. 生物结构 : 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屑组成的岩石所具体有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1. 层理构造 ( 水平层理 , 波状层理 , 交错层理 , 递变层理(粒序层理) )2. 层面构造 ( 波痕 , 干裂 , 盐晶假象 , 雨痕 , 生物痕迹 )3. 结核 ( 原生结核 ( 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 ), 后生结核 ( 结核体穿过层理 ) 沉积岩的分类原则1. 碎屑岩类(1) 沉积碎屑岩亚类根据碎屑物颗粒大小分为:砾岩 2mm砂岩 0.05mm粉砂岩 0.005mm粘土岩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划分为:硅质砂岩 铁质砂岩 钙质砂岩 泥质砂岩(2) 火山碎屑岩亚类火山碎屑岩是

13、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在地表经短距离搬运,或就地沉积而成。( 颗粒的分选与磨圆度较差)2. 碳酸盐岩类具结晶粒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生物结构或碎屑结构。成因有: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 生物沉积、机械作用的碎屑沉积。 碎屑岩 碳酸盐类第 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在地壳一定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应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过程。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 T): 200C- 1100C,最高 1150C。控制变质程度。压力( P):围压(静压力),随深度变化。控制变质矿物的形成。应力( S):与定向压力有关。决定变质岩的面状和线状构造。流体( f ) :H2O、CO2、气态物质、硅酸盐 流体等,含量少,作用大。变质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颗粒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特征。变晶结构原岩重结晶形成的晶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