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47089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 应承担的责任。各类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贯穿 各种形式中的主线是监督制约机制。 可见监督机制对公共事业组织有多么的 关键,而就是这样关键的监督机制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对公共事业管理造 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这里,我将对我国公共事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进 行阐述和举例说明。第一、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中国人的同情心不会弱于外国人, 中国很多富人同样也有公益、乐善之心。问题是,不合理的制度妨碍了人们 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人们只有捐款、捐物的义务,而很难直接投入公益慈善 事

2、业,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项目。资金、物品只能捐赠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 基金会,而这些基金会对捐赠人的责任感缺乏,资金的使用未必完全合乎捐 赠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些基金会经常把捐赠资金交给政府,让很多公益慈 善捐款变成了对财政的“补贴”。凡此种种做法,不断地侵蚀着公众、尤其 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士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结果,中国目前的人均财富 迅速增多,国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慈善之心,社会对公益慈善的需求十 分迫切,但公益慈善事业之发育严重不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到去年为 止,全国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不到两万人,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超过 900 万人。按照这样的人员规模,甚至不能说中国存在一个公益

3、慈善事业领域。 这些都是社会腐败侵蚀公益机构的有力证明,腐败侵蚀了财物还不算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事侵蚀了人们的公益心,会使人们公益心受打击,从而更为 深远的影响公益事业。第二、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与腐败一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目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人们的慈善心可以说是公共事业的关键所 在,而公益心的大量缺失及道德滑坡给公益事业带来很大的阻碍。由于多元文化的发展,由于一些不好社会现象的影响,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 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参与公益 事业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社会上产生这种错误观念的人不少。自 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

4、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 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 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 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 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 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如果 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 了害群之马。第三,社会监督薄弱。今年上半年,农行基层网点大案要案频发,涉案 金额有的达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造成重大资金风险,对金融资产安 全构

5、成了巨大的威胁,成为导致银行风险积聚的重要因素。农行大案要案之 所以能发生,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与我们的 制度、教育、监督不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根本上说,案件发生根本原因是 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社会监督薄弱, 加之银行信息不透明,使银行业不规范操作得以长期存在。第四、监督组织缺位。捐款是追求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的行为。目前层层“派捐”的方式就丧失了募捐给人的这样一种精神满足,而且,这样的做 法的后果则是钱的去向并不明朗,也让捐款人不放心。一方面是民间慈善力 量遭受冷遇,另一方面是善款是否合理使用的监管缺位一一有业内人士指 出,制度环境的不

6、完善给慈善事业的成长带来了极大制约,打破慈善事业垄 断的关键仍在于立法。第五、监督主体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第六、监督主体与客 体的双重俘获。第七、市场监督软化。长期的锅炉运行实践表明:锅炉的给 水品质,是影响锅炉及热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没 有经净化处理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特别是钙镁离子,这些杂质如果随给水 进入锅炉系统,将会造成极大危害。而由于市场监督的软化使得很多公益组 织也成了负强化的组织,不仅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甚的是污染了公众的心 灵。而针对这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下述对策进行预防和完在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要在加强立

7、法、 完善监督机制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 制。 国外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英国“行政监督 模式”和美国的“非管制模式”。 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主的监督机制 是英国的特点,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控制具有主动性特点和行政规制的特 征。美国对慈善机构的政府管理实施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胡萝 卜政策”是主要手段,其主要形式是税收优惠、赋予其他特权以及各级政府 对慈善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大棒政策”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特权特别 是税收优惠的剥夺;司法调查及相应的处罚。国外监督机制措施对我国有以下借鉴:加强财务监管。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财务监督和管

8、理是保证公共事业组 织公共责任实现的重要手段。我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应该着重以下 几个方面:对非营利性的约束。强化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支出比 例约束。加强立法约束。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普遍重视法律与法规建 设。必须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并逐 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提前构筑适应未来不同类型机构运行所必须的制 度平台,为分类改革奠定法制基础。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完善是提高公共事业组织服务水平和 质量的根本之道。必须打破垄断格局,建立竞争机制,激励公共事业组织不 断改善业绩,由社会来评价各个组织的业绩,由业绩来决定其发展,在竞争 中实

9、现优胜劣汰。(一)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立法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 针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实体内容 进行系统的规范,增强法律规范的操作行和针对性,搞好法律体系的衔接和 法律规范的配套,以使监督惩戒有法可依,确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对 现有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清理,凡过时的法律条款要予以修订或废止,不合理 的和重复的要取代,冲突的要予以理顺,彻底改变把公共事业组织当作行政 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传统做法,使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真正有法可 依。(二)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就是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 自律。制度化自律不仅意味着自律成为少数高尚者的自觉行动,更重要

10、的是 使自律成为多数“理性经济人”在外部约束下唯一理性的选择。从人性和自律的形成过程看,当经常化、严密化的外力约束下的行为产生惯性并最终成 为行为主体的“下意识”或“自然反应”时,他律就转化为自律,达到自律 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摆脱对道德驱动的自律 的过分依赖,实现制度化的自律。(三)完善并强化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在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和客户监督机制。在公益 服务的新模式中,服务对象要从单纯的受惠者转变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公 众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评估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设有的投诉热线和网站对 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完善客户需求的评估机制、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中

11、客户 参与、客户满意成为组织追求的最终目标等, 都意味着客户监督机制的强化。(四)加强日常监督在适当放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控制后,同时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 运作期间的监督,以保证其公共责任的实现,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增强年 检的可操作性。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 制度化。(五)加强市场约束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的外部制度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人为的限制 公共事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这种限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分级管理所带来 的地域上限制竞争。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设立相同或相似的社团。这 种市场约束的软化造成了社团的垄断地位, 客观上削弱了公共事业组织实现 公共责任的外

12、部约束。所以,适当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可以从外部加强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又能激发公共事业组织活力,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 境中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以上这些,再加上我们所有人怀着公益心的努力,我国的公共 事业监督机制才会越来越得到完善。参考文献:1、公共管理案例分析,陈潭主编,冯周卓、刘丽杭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9年7月出版。2 、关于构筑防范银行案件风险制度防线的思考,2008年11月23日3、我国善款使用监管缺位打破慈善事业垄断成焦点,2010年09月27日00:22 , 法制日报。4 、.吴秋兰.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行政道德约束机制J.兰州学刊,20055 、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蒋毅轩监督制约机制的强化与完善是反*的有效措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