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10章-自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6873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10章-自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理学-第10章-自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理学-第10章-自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理学-第10章-自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理学-第10章-自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10章-自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10章-自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共1560 题,每题1 分)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组离子的通透性?A. Na+, K+ , Cl-, 尤其是对 K+B. Ca2+, K+ , Cl- , 尤其是对 Ca2+C. Na+, K+ ,尤其是对 Na+D.K+ , Cl- ,尤其是对Cl-E. K+ , Ca+, Na+,尤其是对 Ca2+正确答案: C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过程中,共同的是:A. 突触前膜均发生去极化B.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性质一样C. 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一样D. 突触后膜均发生去极化E. 突触后膜均发生超极化正确答案: A3.

2、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的特征,正确的是:A. 双向传递B. 不易疲劳C. 有一定的时间延搁D. 电位变化不能总和E. 突触前、后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不变正确答案: C4.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单向性传递B. 兴奋节律改变C. 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D. 电位变化可总和E. 有后发放现象正确答案: C5. 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A. 聚合式联系B. 辐散式联系C. 环状联系D. 连锁式联系E. 侧支式联系正确答案: A6. 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 突触前膜去极化B. 突触前膜超极化C. 突触后膜去极化D.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E. 抑制性

3、中间神经元兴奋正确答案: E7.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B. 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 后膜超极化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 后膜电位变化的幅度增加正确答案: A8. 丘脑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内脏功能B. 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 协调随意运动D. 调节肌紧张E.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正确答案: B9. 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岛叶皮层D. 颞叶皮层E. 边缘系统正确答案: B10. 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到的脑电波一般表现为:A. 波B. 波C. 波D.

4、波E. 慢波正确答案: A11. 当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 梭外肌收缩B. 梭内肌收缩C.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D.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A12. 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A. 梭外肌收缩B.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C. 纤维传出冲动减少D. 梭外肌受到牵拉E. 梭外肌松弛正确答案: D13. 脊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A. 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B. 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C. 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D. 血压下降导致脊髓缺血E. 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易化作用正确答案: C14.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 易

5、化肌紧张的作用相对增强B. 易化肌紧张的作用相对减弱C. 抑制肌紧张的作用相对增强D. 纹状体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相对增强E.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相对增强正确答案: A15. 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位于:A. 小脑B. 新纹状体C. 黑质D. 大脑皮层E. 下丘脑正确答案: C16. 舞蹈病的病变部位位于:A. 小脑B. 新纹状体C. 黑质D. 红核E. 下丘脑正确答案: B17. 以下哪项不是小脑的功能?A. 控制身体的平衡B. 调节肌紧张C. 参与运动程序的编制D. 发动随意运动E. 协调随意运动正确答案: D18. 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A.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B.

6、 支配几乎所有内脏器官C. 有紧张性活动D. 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E. 在环境急骤变化时活动明显加强正确答案: D19. 下列哪项不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的效应?A. 膀胱逼尿肌收缩B. 心跳减慢减弱C.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D. 胃肠平滑肌收缩E. 瞳孔缩小正确答案: C20.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5-羟色胺D. 多巴胺E. 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正确答案: E21. 下列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是:A.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B.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 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D.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 支配胃平滑肌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正确

7、答案: B22. 下列哪一组属于胆碱能受体?A. M,1B. M,C. M,和 D. M,1和 2E. M,N1 和 N2正确答案: E23. 胆碱能 N 受体的阻断剂是:A. 筒箭毒B. 阿托品C. 普萘洛尔D. 酚妥拉明E. 哌唑嗪正确答案: A24. 受体的阻断剂是:A. 筒箭毒B. 阿托品C. 普萘洛尔D. 酚妥拉明E. 丁氧胺正确答案: D25. 关于 受体兴奋时的效应,哪项是错误的?A. 皮肤的血管平滑肌收缩B. 骨骼肌的血管平滑肌收缩C. 子宫平滑肌收缩D. 小肠平滑肌收缩E. 肾脏的血管平滑肌收缩正确答案: D26.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稍释放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8、 多巴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甘氨酸E. 肾上腺素正确答案: A27. N2 受体的阻断剂是:A. 十烃季铵B. 阿托品C. 六烃季铵D. 酚妥拉明E. 筒箭毒正确答案: A28. 副交感神经节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为:A. 受体B. 1受体C. 2受体D. M 受体E. N1 受体正确答案: E29. 导致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A. 受体B. 1受体C. 2受体D. M 受体E. N1 受体正确答案: C30. 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细胞膜上的受体为:A. 受体B. 1受体C. 2受体D. M 受体E. N1 受体正确答案: D31. 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A.

9、 受体B. 1受体C. 2受体D. M 受体E. N1 受体正确答案: B32. 导致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胆碱能受体为:A. 受体B. 1受体C. 2受体D. M 受体E. N1 受体正确答案: D33. 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所释放的递质为: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多巴胺D. -氨基丁酸E. 乙酰胆碱正确答案: E34. 人类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 延髓B. 脑桥C. 下丘脑D. 丘脑E. 大脑皮层正确答案: A35. 脑电图出现 波,表示被测者:A. 正在睁眼视物B. 处在安静、闭眼、清醒状态C. 极度困倦D. 正在熟睡E. 为婴幼儿正确答案: B36. 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

10、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A. 具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B. 具有第二信号系统C. 具有第一信号系统D. 具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E. 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答案: B37.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A. 局部去极化B. 局部超极化C. 动作电位D. 阈电位E. 终板电位正确答案: A38. 其投射纤维形成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是:A. 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B. 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C.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D. 丘脑的髓板内核群E. 基底神经节中的新纹状体正确答案: D39.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属于:A. 屈肌反射B. 对侧伸肌反射C. 腱反射D. 肌紧张反射E. 翻正反射正确答案: D40.

11、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主要是:A. 维持身体平衡B. 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C. 设计随意运动和编制运动程序D. 直接支配梭外肌纤维E. 直接支配梭内肌纤维正确答案: E二、多选题(共390 题,每题1 分)4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A. 结构完整性B. 功能完整性C. 绝缘性D. 相对不疲劳性E. 单向传导正确答案: ABCD4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 是 “全或无 ”式的B. 有总和现象C. 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 主要是突触后膜对 Cl 的通透性增加的结果E. 突触后膜表现为超极化正确答案: BDE43. 以下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A.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

12、后纤维B. 支配肾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 支配胃肠平滑肌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D. 支配消化腺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E. 支配呼吸道平滑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正确答案: BE44. 以下哪些组织器官内分布有肾上腺素能受体?A. 胃肠道平滑肌B. 支气管平滑肌C. 心肌D. 皮肤中的血管平滑肌E. 肾血管平滑肌正确答案: ABCDE45. 突触后抑制中,回返性抑制的意义有:A. 使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B. 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C. 使突触前神经元的递质释放量减少D. 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E. 抑制外周感觉信息的传入正确答案: AD46. 中央后回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感觉投射规律是:A. 躯干、四肢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B. 头面部的感觉为为双侧性投射C. 体表面积愈大的部位,代表区的面积愈大D. 投射区域的总体分布与身体倒置E. 在头面部代表区的分布为正立正确答案: ABDE47. 关于肌紧张反射,正确的是:A. 由于肌肉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