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6740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生产决定分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特别提示:按劳

3、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按劳分配的地位及决定因素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

4、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的。特别提示: 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承包集体土地的收入、联产计酬的收入。不能说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形式,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等并不属于按劳分配,也实行有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如股份)。(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1)适用范围:个体经济。(2)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3)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

5、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信息等。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作家的稿酬属于生产要素分配;出租房屋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3)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

6、分配的制度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特别提示: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包括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四部分:工资性收入(工资);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为主约占70%,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小,约2%左右,而美

7、国40%左右。因此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升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及重要体现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

8、从收入分配角度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A、提高两个比重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B、具体措施: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措施: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9、,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意义: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

10、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为什么)一方面另一方面(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

11、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其它措施:A、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国家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C、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D、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一、国家

12、财政(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本质及运作(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2)本质:就其本质而言,财政是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即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3)财政的运作:国家的财政活动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运作的。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也称政府决算。(4)国家为什么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国家必须通过财政

13、收入和支出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2、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种调节是“逆风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要求(条件):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财政是国家对经济

14、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国家如何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运用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控。)一是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二是经济增长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也就是说,当社会总需求大

15、于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二)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2)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形式、途径)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收入;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借款。其他收入:收费、罚没收入和公用事业中上缴国家的部分。(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把蛋糕做大。B分配政策制约财政收入。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