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学杂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46171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季》教学杂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季》教学杂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季》教学杂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季》教学杂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教学杂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季教学杂谈 改良教学策略,让儿童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高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六七岁的孩子,是带领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他们还不善于进行真正的学习活动,如果此阶段就强迫正襟危坐地思考、像模像样地分析,则这点火花很快就会熄灭。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初读,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读的形式非常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2、来说,用得比拟灵活的就是配动作读。活跃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让其规规矩矩地端坐着一遍遍地读书,几分钟就会不耐烦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自由地配上自己认为适宜的动作读书,不但使儿童兴趣盎然,而且使他们头脑、眼睛、嘴巴、双手、身体等并用,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使他读得投入,有感情。如课文?四季,让学生带动作读,孩子非常有兴趣。其中最后一小节,学生一边配动作一边朗读,“雪人大肚子一挺(双手在肚子后方抱球状,形容大肚子,使劲一挺肚子),“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拍拍肚子,伸出大拇指,摇晃几下头)。孩子非常投入,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很多文章学生配动作朗读,学生既感兴趣,读得带劲,又进一步促进了对课文的

3、理解。孩子们的能动性、发明性得到了充沛地发挥。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我们同样激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办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演课文,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办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语言训练说话、写话是低年级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文翻开学生思维的局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训练,激发学生说

4、话的欲望。示例,在教学完?四季一文后,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并用完整的话叙述出来。接着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给你的画配上儿歌吗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看着自己的画编起儿歌来,连差生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有的说:“柳丝绿绿,他对小河说:我是春天。有的说:“荔枝红红,他对人们说:我是夏天。有的说:“黄叶飘飘,他跳着舞说:我是秋天。【浙江省宁波市孝闻街小学 张雨樱】搭建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运用中开展语言有了一定的语言储藏,就要为学生发明各种时机,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教学中,我巧妙利用教材,为学生的写话开辟了一条跷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有“三字经、“对子歌、“儿歌等

5、等,这些课文紧密联系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课文,进行模仿创编。比方:学了?四季后,我问学生:“除了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别还有哪些景物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到:“有桃花、油菜花、荷花、西瓜、棉花、菊花、落叶、腊梅“那你能模仿课文,自己来编写一个季节吗学生们略微想了想,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起来:“风筝飘飘,它对蓝天说:我是春天。“菊花朵朵,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腊梅绽开了笑脸,它笑着说:我是冬天。 “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我趁火打铁地说道:“小朋友快成小诗人了,只要你模仿课文的样子,把你刚刚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新的?四季。第二天,一篇篇改编好的?四季便出炉了,说真的,写得还真不错。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模仿说话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说话。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四季是一篇描写四季景色的优美短文,学完后,让学生照样子也来说说春天(或者夏天、秋天、冬天)。有了这么形象生动的例子,学生也是妙语连珠:柳絮飘飘,他对微风说:“我是春天;果树弯弯,他点着头说:“我是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