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46041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章二极管和三极管知识点复习总结二极管:概念1、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2、半导体奇妙特性:热敏性、光敏性、掺杂性。3、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晶格状的半导体。4、本征激发:环境温度变化或光照产生本征激发,形成电子和空穴, 电子带负电,空穴带正电。它们在外电场作用下均能移动而形成电流,所以称载流子。5、P型半导体:在纯净半导体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便形成P型半导 体,使导电能力大大加强,此类半导体,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称多子)而电子为少子。6、N型半导体:在纯净半导体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便形成N型半导体,使导电能力大大加强,此类半导体,电子为多子、而空穴为少子。7、

2、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P接正、N接负时(称正偏),PN结正向导 通,P接负、N接正时(称反偏),PN结反向截止。所以正向电流主要由多子的扩散运动 形成的,而反向电流主要由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8、二极管按材料分有硅管(S i管)和错管(G e管),9、二极管由一个PN结组成,所以二极管也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 时导通,呈小电阻,大电流,反偏时截止,呈大电阻,零电流。其死区电压:S i管约 0.5V,G e管约为0.1 V。其导通压降:S i管约0.7V,G e管约为0.2 V。这两组数也是判材料的依据。10、稳压管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的: 加正向电压时,相当正向导通的二极管。(压降为0.7V,)

3、 加反向电压时截止,相当断开。 加反向电压并击穿(即满足UU Z)时便稳压为U Z。10、二极管主要用途:整流、限幅、继流、检波、开关、隔离(门 电路)等。三极管:一、概念1、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从结构看有三个区、两个结、三个 极。三个区:发射区一一掺杂浓度很高,其作用是向基区发射电子。基区一一掺杂浓度很低,其作用是控制发射区发射的电子。集电区一一掺杂浓度较高,但面积最大,其作用是收集发射区发射 的电子。两个结:集电区基区形成的PN结。叫集电结。(J C)基区发射区形成的PN结。叫发射结。(J e)三个极:从三个区引出的三个电极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 极C(或用a、b、c)对应的三个

4、电流分别称基极电流I B、发射极电流 I E、集电极电流I C。并有:I E =I B+ I C2、三极管也有硅管和错管,型号有NPN型和PNP型。3、三极管的输入电压电流用U BE、I B表示,输出电压电流用U CE、I C表示。即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为输入电压U BE,集电极发射间的电压为输 出电压U CE。三极管具有电流电压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B=I C / I B (或 I C二B I B)和开关作用.4、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指输入电压电流的关系特性)与二极管正向 特性很相似,也有: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错管约为0.1V。导通压降:硅管约为0.7V,错管约为0.2V。(这两组数也

5、是判材 料的依据)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指输出电压U CE与输出电流I C的关系特 性)有三个区: 饱和区:特点是U CE1V, I C二B I B. 其偏置条件J e正偏J C反偏.所以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饱和状态,截止状态和放大状态,作 放大用时应工作在放大状态,作开关用时应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6、当输入信号I i很微弱时,三极管可用H参数模型代替(也叫微 变电路等效电路)7、对放大电路的分析有估算法和图解法估算法是:先画出直流通路(方法是将电容开路,信号源短路,剩 下的部分就是直流通路),求静态工作点I BQ、I CQ、U CEQ。画交流通路,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A

6、U输入输 出电阻R I和R0。图解法:是在输入回路求出I B后,在输入特性作直线,得到工作点 Q,读出相应的I BQ、U BEQ而在输出回路列电压方程在输出曲线作直线,得到工作点Q,读出相 应的 I CQ、U CEQ加入待放大信号u i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若工作点Q点设得合适,(在放大区)则波形就不会发生失真。8、失真有三种情况:截止失真:原因是I B、I C太小,Q点过低,使输出波形后半周 (正半周)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小R B,以增大I B、I C,使Q点上移。饱和失真:原因是I B、I C太大,Q点过高,使输出波形前半周 (负半周)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大R B,以减小I B、I C,使Q点下移。信号源U S过大而引起输出的正负波形都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小 信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