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459580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目标 :1 、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特征写景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 感悟济南的冬天“温晴”的优美意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体会所写美景。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学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 上一课 , 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 感受了春的美景, 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 一年四季 , 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 , 在冬天 , 人们也许

2、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 那么 , 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 ?( 指名说出 ) 不同地方 , 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 , 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 ( 板书 :济南的冬天 )二、介绍作者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感受了春的美, 从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如何呢?板书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 , 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 (1899 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 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 , 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

3、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 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 年赴英国 , 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被译成十几种文字 , 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 , 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 , 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 解放后写了 20多个剧本 , 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去世 , 终年 67 岁。1

4、930 年前后 , 老舍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 年之久 , 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 , 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 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 年 4 月出版 ) 。此文虽系节选 , 但能独立成篇。三、介绍课文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 1

5、930 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7 年之久 , 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 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 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 , 一切都是可爱的 , 真是一方宝地, 一个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是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系列散文济南的马车济南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齐大的校园之一。济南的冬天发表在齐大月刊一卷第六期 (1931 年 4 月出版 ) 。四、学习生字词响晴 :( 天空 ) 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6、。安适:安静而舒适。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 , 不寻常。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明亮 , 透明。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 : 形容蓝得发亮。五、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 , 读清句读 , 熟悉课文 , 这是朗读好的前提。(2) 细心体会 , 理解课文 , 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 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 以情带声 , 随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2、解析文题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 , 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

7、文的结束语, 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 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 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这样的结尾, 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 又点了题 , 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给人以回味的余地。3、理清思路讨论并归纳 :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 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 , 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 , 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 ,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 , 突出它的“温晴” , 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 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 都是与

8、此相联系的。第 2 段开始 ,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 , 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 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 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 , 绘山景 , 描水色 ,寓情于景 , 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 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 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 再写城外远山 ,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 5 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 , 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 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 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

9、结束。全文安排有序 , 脉络清楚 , 衔接紧密 , 推进自然。第一部分 : 第一自然段。段意: 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 : 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 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第三层:写城外远山。第三部分 : 第五自然段。段意: 写济南冬天的水色。(4) 探究质疑第一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三组对比来写。北平的寒济南的暖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伦敦的暗济南的明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热带的热济南的温热带地方的日光

10、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叫人害怕 ; 济南有温晴的天气。5、探究质疑: 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三组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 , 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 , 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6、探究质疑: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 为什么 ?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 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 , 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用词是准确。五、总结全课:文章开头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 , 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 这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 都是与此相联系的。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计

11、练习一;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一、研讨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细心体会理解课文以情带声 , 读出美感。1、探究 : 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 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 ?(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讨论并归纳 :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那也算不了出奇” , 写到济南冬天的山。2、探究: 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 , 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 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3、探究: 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拟人句 , 个性化更明显, 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12、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 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 , 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 , 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 , 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从人们有感受写 : “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 , 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 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4、探究: 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 按照空间顺序: 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 有层次地写出了

13、秀美联社的山景。5、探究: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 “山尖全白了 ,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 ,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 , 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 ,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 写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 写出雪的情态。6、探究: 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比喻拟人;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7、探究: 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 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 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 , 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二、小结文章一开头, 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 , 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 都是与此相联系的。三、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