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45649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 【摘要】随着区域发展竞合关系的演化,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推力。文章以大理为例,围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识别其区域间的总体优势产业与各产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并对其区域内的细分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优势产业分布规律存在历史文化导向性、交通区位导向性和经济关联导向性的特征,而此类特征的识别有助于厘清政府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进而选择符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发展阶段需求的协同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 产业竞争力 大

2、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 一、引言 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系统整体及其各板块、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适应、结构耦合而成的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或状态。作为一种整体性、综合性和内生性的视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层次和程度是评价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重要维度。一般来看,地区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强弱可以决定区域经济的地位。相关实证经验研究文献多是围绕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实质及其外延要素1315、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测度评价比较812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组织变迁模式分析1013以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5与调整的路径7等几个方面展开,然而基于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竞争力研究却寥若晨星。云南省作为我国的一个

3、资源丰富却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在对其区域系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审视中,各地州(市)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是评判其资源配置是否存在不合理条块分割、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是否孤岛式运行的基本着眼点。因此,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对云南省域内的产业竞争力强弱分布及其竞争路径研判,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深层次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笔者选取大理作为云南省的典型代表地区,围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识别其区域间的总体优势产业与各产业内部的竞争优势,评价其细分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解析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及驱动力,以期对

4、案例地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随着区域发展竞合关系的演化,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推力。笔者在云南省16个地级市(自治州)构成的省域内,选择大理州所辖12个县域作为典型研究地区,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识别其区域产业结构特征与各产业内部的竞争优势,主要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云南省统计年鉴和大理州统计年鉴。 (一)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方法研判 就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产业竞争力强弱的评价方法而言,学者们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大多从如下两大类方法中择取:第一类是专家主观评价类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优序法等;第二类是与之对立的、多运用

5、统计学、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经济分析法,如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权法等方法。其中,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es)被认为是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要素分解、产业结构效率评价最为有效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某一区域经济系统视为一个动态变化之过程,首先选取其所处的上一级宏观区域(地区)作为评价的主要参考系,进而可将该区域下辖的各个子区域在某段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三个可用于评价该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及产业结构优劣的维度,即区域增长偏离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产业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

6、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competitive effect),一方面以此解释区域协同发展下各子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各类因素,另一方面用来评价各研究子区域相对于上一级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劣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水平,旨在预测未来该研究子区域经济增长的大致趋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原则137。具体来看,上述区域增长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区域经济总增长量Gij的数学表达式为: Gij=Nij+Pij+Dij=eij0rij=eij0=eijt-eij0 (1)Nij为区域增长偏离分量,该结构偏离分量的经济内涵是假定研究子区域按照

7、上一级地区平均经济增长水平发展时所应达到的一个标准经济增长水平,Nij取值具有正向性,即其取值越大则说明该研究子区域j内任一产业i按照所在上一级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所具有的经济增长总偏离程度越大。区域增长偏离分量Nij的数学表达式为: Nij=eij0Ri=ej0=(Eit-Ei0) 其中,E代表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总量,eij代表第j个被评价子区域的第i产业的经济增长总量,Ri为研究期t内第i产业的地区经济总增长率,eij0为各子区域产业同构前提下,按照上一级区域产业结构比例而得到的各子区域j内第i产业的标准化增长规模。 (2)Pij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该结构偏离分量体现的是研究子区域j

8、内第i产业对该区域的地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基本影响或贡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取值同样具有正向性,即当Pij为一越大越优的变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Pij=(eij0-eij0)Ri 由于Pij衡量了j区域的第i产业、随上一级区域内第i产业变化的偏离状况,它反映了j区域以上一级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优劣程度,因此如果Pij为正值,则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于上一级区域总体的产业结构,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较为优良,对其区域经济增长起正面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Pij为负值,则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劣于上一级区域的平均水平,说明其产业结构会对其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3)Dij定义为研究子区域j的第i产

9、业对应的竞争力偏离分量,这一分量衡量的是第i产业的竞争力强弱程度对该研究子区域j地区经济增长总量的正面积极贡献或负面不良影响。竞争力偏离分量Dij的基本数学表达式及演算结果可记为: Dij=eij0(rij-Ri)=eij0(-) 若Dij取到一个小于零的负值,则意味着该研究子区域j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类型i对其地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偏大,并导致其在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中居于不利区位,并且这一数值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该区域产业竞争力越弱;反之,若Dij为大于零的正值,则表明该研究区域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在地区经济增长竞争中居于有利区位,并且这一数值越大意味着该区域产业竞争力

10、越高。 (二)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面与楚雄州接壤,南面与普洱市、临沧市相邻,西面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面接丽江市,大理州下辖1市(大理市)11县(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漾濞、巍山、南涧)。从经济增长速率上看,从2000年到2012年,如图1所示,大理州GDP增速趋势保持稳中有升,大体上与云南省、全国的GDP增速趋势保持一致;2007年至2008年之间遭遇经济增长的拐点,一方面,大理州和云南省随后进入新一轮持续的增长期,各自GDP增速水平均全面高于全国GDP增速水平,另一方面,大理州的平均GDP增速略微高于云南省平均GDP增速水平

11、。可见,由于2008年以后,各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缓慢爬升的拐点,选取2008年为研究基期,各州、市、县的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等数据,主要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云南省统计年鉴和大理州统计年鉴。 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大理产业竞争力评价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及案例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本文以云南省16个地级市(自治州)及大理州所辖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一一识别其区域间的总体优势产业与各产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并对其所辖县域内的细分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一)大理州总体产业结构及其优势产业分析 从经济发展规模上看,如图2所示,1993年至2012年,大理州的GDP及人均GDP均

12、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其中,2012年的GDP、人均GDP分别约是1993年的15倍、17倍;1992年至2012年,大理州历年人均GDP水平均在云南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之下,最高曾在2006年达到云南全省平均水平的89.3%;与全国人均GDP水平相比,大理州历年人均GDP约占其一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得到表1,从而可以得到如下三个结论: 首先,从2008到2012年间,云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区域增长分量从最低的怒江州35.35亿元到最高的昆明市1299.52亿元不等,其中大理州以300.88亿元位于第5位,低于红河州的416.63亿元、玉溪市的482.53亿元、曲

13、靖市的637.51亿元,以及最高的昆明市。并且,大理州的区域增长分量高于位于其后的楚雄州和昭通市各自约50亿元,这说明云南省内,在包括大理州在内的第二梯次增长地区中(区域增长分量超过200亿元、低于400亿元),大理与楚雄和昭通相比较而言的增长优势并不明显。 其次,从2008到2012年间,云南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除昆明市,以及怒江州、迪庆州这两个典型的后发落后地区之外,云南省其余地州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这说明包括大理在内的地州产业机构总体上亟待优化调整。其中,大理州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略优于区域增长偏离分量较高的红河州和曲靖市,但与玉溪市-0.3亿元的产业结构优

14、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从2008到2012年间,云南省有4个地区的竞争力分量小于零,并且其中的玉溪市、曲靖市和红河州均在区域增长偏离分量上超过大理州,这说明大理州与这些位于第一梯次的增长地区相比,竞争劣势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的赶超优势。 (二)大理州各产业内部优势及其竞争力分析 如图3所示,大理州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存在第一产业产值逐年缓慢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3年到2012年,除去异常波动年份,第二产业逐渐发展成大理州的支柱产业,到2012年,第二产业产值比率达到42.39%;第三产业产值比率稳中有升,从1999年到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率均超过35%

15、。基于大理州2008201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细分产业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别将其与云南省平均发展水平(2008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可得出大理州总体产业结构及其细分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及其在云南省16个地区所处的相对发展水平。数据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 第一,从区域增长偏离分量来看,根据历史数据拟合的结果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大理州具有较高区域竞争优势及较好增长前景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建筑业部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和餐饮服务业部门,金融保险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诸如教育文化产业、居民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部门等。 第二,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来看,与云南省平均水平相比,(1)由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取值为负值,大理州的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相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言竞争力较弱,可见第一产业调整是其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优化的重中之重。(2)虽然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达到19.96672,但从其第二产业内部来看,细分产业的工业偏离分量为-3.20142,这意味着从整体而言,大理州的工业结构不优,工业产业竞争力不强。(3)在第三产业各细分产业中,多数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这说明上述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而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不仅细分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且它们的总体偏离分量也均为负值,这意味着在云南省域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