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5561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诗二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渌水(l)猿猱(no) 金樽(zn)B欢谑(xu) 馔玉(zhun) 剡溪(yn) 万壑(h)C木屐(j) 石栈(zhn) 华山(hu) 吮血(shn)D将进酒(qin) 千金裘(qi) 扪参(mn shn) 訇然(hn)解析:选B。 “剡”读“Shn”。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C忽魂悸以魄动 以:而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解析:选B。因:依据。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C湖月照我影 D栗深林兮惊层巅

2、解析:选C。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选C。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5名句名篇默写。(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将 进 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6本诗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

4、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并说明其作用。答:答案:作者用“天上来”的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壮阔永恒,又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同时又用前者反衬后者,进一步突出人生的纤弱渺小。这样开头就营造了一个气势浩大的悲伤氛围。两个“君不见”是呼告的手法,同时形成反复。以“黄河之水”开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是起兴手法。7有人认为文中“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含有享乐主义的思想,因此应加以否定,你是怎样认为的?试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答:答案: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因为正直的他一生中基本上未曾“得意”过,因此他想用酒来解脱自己,这虽有消极成分,但是情有可原。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者思想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

5、信与乐观,不能因这一点就否定李白的思想。(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

6、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之。9“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答案: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更加深刻。(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7、。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

8、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解析:选B。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9、。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多刺的灌木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选A。

10、A.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显然与其意境不符。13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解析: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徂晖”即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的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诗人极欲改变这种现状,

11、但又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三、语言表达1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要点,为“窗边族”下定义。要求:不超过50个字。“窗边族”,适用于那些初入职场不知所措的职场新人。不少初入职场的新人,也许是出于公司性质、岗位特征、个人因素等原因,还未真正体会职场法则,还没真正融入职场生活。他们如同背景板一样被搁置在角落。窗边的风景固然美丽,然而失落的背影却成了他们的印记。答:答案:窗边族是指未真正体会职场法则、没融入职场生活、

12、被搁置角落的不知所措的职场新人。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大家都知道,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答案:(示例)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从大气中吸入氧气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遥想李白当年 阎真古人所经历的苦难在后人的心中总是非常淡漠,淡漠到教科书中轻轻翻过的那几页纸。而对当时的经历者来说,却是一生中日积月累寸寸血泪的承受。我们只有到他们生命的褶皱中去访微探幽,才可以感觉到那些许沉重,才能触摸到他们生命的鲜活与温热。遥想李白当年,他作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怎么会落到穷途末路沿门托钵的地步?李白是一个文人,但文人并不是一种职业,一种价值的证实。在古代中国,一个文人,如果他不能在官阶上占据一个位置,即使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也只是一个卑微的人物。李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