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5285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中心学校张韩英【接要】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但在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已的教学实践,对自己在信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以阐述,并认真分析了产生这些课堂行为的原因,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大胆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优化课堂的应对策略。【关键字】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应对策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2、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将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反思、对策。问题一:教师指导“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在上机实践操作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细小问题,比如说:“电脑的屏幕保护出现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知如何解决,多数学生都喊:“老师,我的电脑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叫声不断、问声不断”,而一般小学上机时只有一位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如辅导不及时,就会抹杀了没有辅导到的同学的

3、积极性,但是教师的指导确实“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原因分析】偏僻的农村大部分孩子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空白,接触机会少,决大多数孩子从未接触过电脑,不知道如何处理操作过程出现的一些细小问题。【应对策略】采用协助学习的方法缓解这一问题。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很可能学到比在一节课堂中我们教给学生的更多。因此,在每学期开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

4、小组,分组坚持“优差互补”、“异质组合”、“黄金搭档”的原则,将全班孩子按照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使用电脑的机会等分类,然后搭配组合。这样,既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比较容易进行,又有利于改变教师指导“鞭长莫及”、“忙不过来”的状况,既有利于“组内共同提高”、“组间平等竞争”,又适于开展小组探讨、互助交流。问题二:网络管理难度大,孩子们只喜欢玩电脑小游戏。随着学校微机室网络走进课堂教学,老师们会发现,尽管你津津乐道地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或操作要领,一再强调要趁热打铁,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后再干其它的事,可有部分同学为了上课时摆脱教师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控制,他们会在老师屏幕广播前,将网

5、络的“本地连接”禁用了,或是在老师屏幕广播时将电脑重新启动了,教师越是三令五申不许这样做,总有学生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仍然我行我素,在电脑上兴致勃勃地玩网络小游戏。【原因分析】原因之一,教师的讲解、演示受传统教学影响,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有时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的操作空间小。原因之二,好奇心强、生性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小游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天性。原因之三,一些孩子在平常生活和紧张学习中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游戏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因为游戏主题有武侠、神幻、赛车、运动等,并设定了升级、积分等奖励

6、机制,孩子在不断的游戏升级中,不但可以充分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愤怒、仇恨情绪,还能充分体验成就感、自尊感。原因之四,一些游戏不仅有扣人心弦的音乐,绚丽、逼真的画面,还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充分满足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应对策略】内外兼管,约束学生不良行为;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兴趣。1、运用软件,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对于学生不听教师讲解、演示这一问题,教师最好的办法是从技术上来限制他们,我的具体做法是:在indowsXp系统下运行“天易成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登录后进入IP地址控制范围选择(如从192.168.1.4至192.168.1.51)新建策略策略设置(包含网页限制、游

7、戏限制、聊天限制、下载限制等行装均可自由限制)单击开始管理,学生只要一打开被限制的网址,屏幕就会显示“你打开的网址不在白名单中”等提示,既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严厉打击了不良网站对青少年儿童的侵害。2、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死板、沉闷的讲解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许多丰富的学习内容,如“妈妈伴我成长”、“贺卡表我心”、“七彩火车我来开”等学生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将演示、讲解浓缩在最短的时间内,每节课的演示

8、讲解绝不超过10分钟。同时,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游戏驱动形式、小组竞争形式、同伴互助形式、小老师展示形式等等来吸引学生。3、发挥益智游戏的积极作用,驱动学生完成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发现对电脑的许多基本操作完全能够通过玩游戏逐渐熟练起来,而且与传统的教与学比较,这种方法效果好得多。如学习鼠标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玩“扫雷”游戏。学生们在忘情地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移动、拖动等操作,稍后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就掌握了,比生硬的讲解鼠标的操作效

9、果好多了。学习键盘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等富有童趣的游戏。这些些游戏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这会激励孩子去尝试使用键盘上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移动键、退格键及Esc、F1-F8等功能键,并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些功能键的基本作用。要是仅凭老师讲解、示范,让孩子们模仿操作,不但较难理解,也会使他们兴味索然。既然孩子们是那样地热爱游戏,教师不妨把游戏当作奖品,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信息技术。我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健康的、益智的游戏,如跳棋、推箱子、小跳人、青蛙过河等,把它们作为奖品奖给课堂学习表现优良、取得成功的孩子,或有进步的孩子

10、。每一节课,我都会分层次的布置一些任务,完成任务的孩子,剩余时间就由他自由安排,当然可以玩这些游戏。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玩游戏的机会。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问题三:孩子们上课就爱等、靠、要。如果你在一堂操作课上不讲任何知识,根据教学实际我发现,孩子们走进微机室,一部分学生玩游戏,一部分学生就变得无所事事,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把学过的知识练一练,孩子们的现状就是等、靠、要。【原因分析】一方面微机管理老师恐吓式的言词威慑着学生不敢“造次”,如:“大家要爱护微机室里的财产,严格服从管理老师的要求,若损坏电脑需双倍赔偿”等等,让部分身处大山的农村孩子对电脑产生畏惧,造成了“老师不发话,学生不敢动,”

11、、“宁可不学,也不敢碰”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其自身认知水平有限,每周短短的一节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也许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过一个周后就忘了,导致学生走进微机室无所事事,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应对策略】?鼓励孩子玩出问题,玩出花样。1、放手让孩子玩,玩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切忌不能用恐吓式的言词吓唬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操作,放心地玩。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孩子在无拘无束

12、的玩耍中,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突发奇想。这些在玩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会引导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去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图画的翻转与旋转”这课时,我只用了“成果展示”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后,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小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操作后知道了要想小鸡哥哥和小鸡弟弟凑到一块儿去应将小鸡哥哥水平拉伸30度,将小鸡弟弟水平拉伸20度。2、鼓励孩子大胆创新,玩出花样。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头不起眼的小马驹,可能长成良驹;一个倔强邋遢的小男孩可能长大成为体面有用的好汉。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13、,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印证,自己的创造获得赞许。在课堂上,就要让他们自然地玩出花样、玩出创意来。如在学习了图画的翻转与变形操作后,我让学生把学过的图画的复制中完成的“热带鱼受惊”这幅图画用今天学过的内容重新修改,“一场惊险过去,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可爱的热带鱼们出来了”然后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场景图画,并添加主题。当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同学为这幅图画起了这样一个主题“妈妈伴我成长”,我的心灵为之一动,多么好的主题啊!当孩子们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那种潜能是无穷大的,就连我们老师都茅塞顿开,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拨,保护他们的热情,然后就和他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3、讲在学

14、生愤悱时,示范在学生需要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更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困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成问题,必然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自己的努力难以奏效,又渴望解决问题之时,这才是教师讲解、点拨的最好时机。这就是说,讲解、示范应选择在孩子们情绪产生之时。如教学“在文档中插入图片”时,我设计的一系列任务是“用插入图片插入一颗红心”“改变红心的模样”“用红心设计出一幅美丽图画”。尝试用插入工具插入红心不难,即使个别孩子不会,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就能成功,因此不必我来讲解。但是“改变红心的模样”就不容易成功了,盲目尝试效果差、

15、效率低,“愤悱”情绪就自然产生了。我选择这个时机讲解并示范图片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孩子们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当我用“填充”工具为“心”形填上鲜红颜色的一刹那,孩子们竟拍手叫好。问题四:孩子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农村孩子来讲,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有的孩子仅仅看到过,有的没有见过,只有少数孩子亲手触摸过。我所在的学校,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仅占全校人数的10%左右,大多数孩子对电脑的认识仅仅是在亲戚家或者电视上看过,况且农村孩子知识面窄,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盲区,少数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亲素质较高,这些孩子在家里操作电脑

16、的次数较频繁,因而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上述情况必然导致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一刀切”。造成孩子们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原因很多,有个人兴趣、家庭背景、使用电脑的机会等等。比如,我校五年级学生一部分是原中心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电脑,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村小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认识电脑。在课堂教学中,水平差异大使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学习产生不同的需求,教师对特殊孩子的个别指导“鞭长莫及”,越是水平低的孩子操作机会越少,差异呈扩大趋势。【解决策略】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分层布置任务。教师向各小组分层布置任务,对任务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各小组互动完成任务。由于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迫使水平较低的孩子也积极参与,遇到困难基本上可以在组内获得帮助;水平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