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4991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3令人厌烦的噪声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苏科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令人厌烦的噪声 一,填空: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主要区别是:乐音的振动是 ,而噪声的振动却是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 的声音都叫噪声2在声学上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通常把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大小定义为 3“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教室外噪声较大,同学们关好门窗后继续认真听课,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4现代城市中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5068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若附近有汽车或者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 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二,选择: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2、A人的理想安静环境是0dBB噪声刺耳难听,但不会导致人患病C音乐虽好听,但如影响人的学习和休息,也属于噪声D在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只是为了美观6在柴油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使噪声 ( )A在传播中减弱 B在声源处减弱C.在接收处采取防护措施减弱 D.三者都有7洗衣机在工作时,因洗衣机没有放稳而引起噪声,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在声源处减弱,放稳洗衣机B在洗衣机内加更多水C在传播中减弱,关上门窗D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8在声音大的厂区周围都砌有很高的墙和种植很多高大的树木,这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答案均不对9在城市高架道路的

3、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10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选填序号)(A)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B)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 (D)晨读时的朗读声(E)汽车高音喇叭的尖叫声 (F)夜深人静时的引吭高歌声(G)装修房间时的电钻声 (H)清晨公园树林中小鸟的欢叫声11下列关于噪声和乐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

4、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1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土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13为降低噪声危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减小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B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C减小发声体的振动幅度 D.以上三种方法同时采用1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15下列关于乐

5、音和噪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无论乐音和噪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乐器只会发出乐音,不会发出噪声C乐音能使人心情舒畅;噪音却使人烦燥不安,有碍健康D乐音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噪音振动是无规律的16一位同学晚上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休息,他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让家里其他人戴上耳塞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用电视罩把电视机罩住三.计算与论述:17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即可)18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发现强噪声能使人中枢神经麻痹,造成人暂时昏迷噪声还会促使一些敏感的植物种子早发芽同时噪声也是一种能量浪费,噪声可释放大量能量你能否对噪声的这些危害作些设想,使之变害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