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449431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栽培技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一 大豆栽培基础任务 1.1 大豆生产形势一大豆简介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 000 多 年的栽培历史,在古籍中称“菽”。直根系,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 多为3 出复叶。蝶形花,花冠紫色或白色,自花授粉。荚果呈黄、褐或黑色,种 皮呈多种颜色。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约 40%左右,含油量约20%左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以及亚油酸、维生素A、D等,营养价值高,是唯一能代替动物性食品 的植物产品。豆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而且是品质较好的植物油,有预防血 管硬化的功效,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大豆饼粕及秸秆是畜禽的蛋白质饲料 来源。同时,大豆

2、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是良好的用地养地作物。 所以,大豆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大豆栽培简史及生产形势变化(一)大豆栽培简史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1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种植大 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大豆 产量的 90。一些邻近的亚洲国家(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 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 18 世纪上半 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 1765 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介绍到北 美殖民地,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

3、 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二)我国大豆生产形势变化1961 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 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 豆产量份额跌至 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 20世纪 6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 ,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 年巴 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 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 年巴西和阿根 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到 2011 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仅 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 31.88,巴西的份额是 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 18.73,其它国家份额总计 15.16,其中印度的产量达到

4、1228.2万吨,比 2004 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 85。而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却在逐年攀升。1964 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 2010 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与消费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 1964 年到 2010 年基 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巅峰时期也不到 1700 多万吨,比 1964 年只翻了一倍。1964 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 1995 年为列,中国大豆产量为 1400 万吨,消费量也为 1400万吨,基本上可以保证自 给自足。而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

5、量仍为 1400 万吨,消费量却为 7000 万吨,5600 万吨大豆需求缺口必须通过进口获得。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 2011 年,中国进口大豆 占消费的比重已经高达 80以上。2012 年,中国进口了 5838 万吨的大豆,比上 年增加 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 廷。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 90 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 20 世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 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 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 60都 涌向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 了世界上最

6、大的大豆进口国。曾经占据世界产量 90的大豆王国,在进入 20 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 家超越,并在过去 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及当前形势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大豆的主要生产省份有:黑龙江、吉林、山东、河 南和河北等省份。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气候适宜,大豆的生产基础好,也是 我国大豆的主要供给省份。然而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和 产量却逐年缩减、幅度惊人:2010 年 6470 万亩、2011年 5193 万亩、2012 年不 足 4000 万亩。与之相应的,是颇具价格优势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飙升。大量 进口大豆

7、的涌入,抢占了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除去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因素,玉米、大豆种植效益的比价结构扭曲,也 是导致我省大豆播种面积大幅缩减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受玉米工业消费影响和 刺激,玉米大豆比价均值差距越来越大,玉米的种植效益远高于大豆,导致许多 农民选择玉米弃种大豆。我省大豆的今日还与省内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乏力有关,因为作为加工原 料,大豆的种植效益理应由加工企业来保障,但遗憾的是,省内大豆加工企业却 自身难保。东北地区作为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原产地资源,至今保持着世界非转基因大 豆的纯净性,应大力开发其绿色、天然、营养、健康的优势,并加强对非转基因 大豆品种的保护,促进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健康发

8、展。(四)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大豆产需缺口不断加大,国产大豆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国外大豆大举进 入我国市场。近年来,我国油脂、油料生产发展迅速,大豆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生产 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2、我国大豆出油率低、生产成本高,无法和国外大豆竞争。我国大多数农民都是以户为单位种植大豆,机械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产业规 模;农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而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 高,从而拉动了世界市场大豆价格的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大豆的亩产远远低 于美国和巴西。另外,国际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平均高于我国大豆出油率 2%。 因此,作为国内大型油料加工企业,多青睐于进口大

9、豆,对国产大豆比较冷落, 在 1999 以来,国产大豆库存积压,进口大豆热销的现象比较普遍, 3我国油脂、油料加工业发展南重北轻,年加工能力远远超过实际需求。我国大豆的产区在北方,主要销售区在东南沿海地区,大豆加工业发展南重 北轻。从北方大豆运到南方销售区加工,运输费用高、成本增加、竞争能力减弱。 因此,北方大豆只能够一部分就地加工,一部分在缺货的时候调剂市场,还有一 部分积压在粮库里。由于北方的油料加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大豆的生产受到抑制, 大豆的价格在低位徘徊。近年来,由于北方产区油脂、油料加工业的发展,以及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走高,缓解了北方大豆库存积压的局面,大豆加工业南重北 轻的局面有

10、所改观。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通过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不可避免,稳定发展国 产大豆,保持一定水平的大豆自给率,非常必要。我国大豆具有非转基因优势, 符合国内外大豆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且单产水平仅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增产的潜 力巨大。关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一是稳定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 二是实行油脂多元化战略,积极发展替代饲料蛋白;三是大力发展蛋白大豆,积 极发展油用大豆;四是积极开拓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市场;五是优化大豆加工产业,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任务 1.2 大豆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按照生育期划分,可将黑龙江省大 豆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

11、 超早熟类型 生育期90天以下,适于活动积温1 900 C左右的黑河市及大兴 安岭半山区种植。2. 极早熟类型 生育期90100天,适于活动积温19002100C的黑河中部半 山区及佳木斯东北部地区种植。3. 早熟类型 生育期100110天,适于无活动积温21002300C的克拜地区 中部和北部地区种植。4. 中早熟类型 生育期110115天,适于活动积温23002500C的克拜地区 南部及绥化地区北部种植。5. 中熟类型 生育期115125天,适于活动积温25002700C的哈尔滨、佳 木斯和绥化地区种植。6. 中晚熟类型 生育期125135天,适于活动积温2700C以上的哈尔滨、绥 化、牡

12、丹江地区南部种植。二、生育时期在大豆播种后依次经历种子萌发出苗期、幼苗期、分枝期(花芽分化期)、 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几个阶段。根据植株生长中心与营养分配状况,又把大 豆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即自种子萌发出苗到始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前 期);自始花至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自终花至成熟的生 殖生长阶段(后期)。三、大豆的生长发育(一)种子萌发与出苗1种子的形态与结构大豆种子形状有圆球形、椭圆形、扁圆形等。种子大小差异也很大,小粒种 百粒重只有7g左右;大粒种百粒重达40g左右,一般生产用种的百粒重为17 20g 。根据大豆种皮分为黄色、青色、褐色、黑色和双色等五种。大豆种

13、脐色也 有 5 种颜色,分别为黄白、淡褐、褐、深褐、黑,它是鉴别品种纯度的主要性状 之一。2种子的萌发与出苗播种后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开始吸水膨胀,当吸水量达到 萌发所需吸水量的一半时,种子内的有机物质开始转化,呼吸作用逐渐增强。随 着吸水量进一步增加,酶的活性开始提高,种子内部物质代谢活跃,营养物质由 不溶态转化为可溶态,运输到胚部细胞中,使胚部细胞分裂、伸长。胚根首先伸 出,当胚根与种子等长时称为发芽;同时,胚轴也迅速伸长,将子叶顶出地面, 当子叶出土展开时即为出苗。(二)幼苗期从出苗到第一个分枝出现为幼苗期。出苗后35天,第一对真叶展开,约 10 天后长出第一片复叶,幼苗长

14、出 5 片复叶,第二复叶展开时,幼苗期结束。 幼苗期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主要供给根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在真叶展开时,主 根入土达1520 厘米。主根形成时,侧根不断增加,幼苗期结束时形成二级侧 根,主根入土 3040 厘米。大豆根瘤菌在适宜条件下,侵入大豆根毛后形成的瘤状物叫根瘤。最初形成 的根瘤呈淡绿色,不具固氮作用。健全的、有固氮作用的根瘤呈粉红色,衰老的 根瘤变褐色。大豆出苗后 23 周,根瘤开始固氮,但固氮量很低,此时根瘤与 大豆是寄生关系。开花期以后,固氮量迅速增加,到子粒形成初期是根瘤固氮高 峰期。根瘤固氮量的 1/23/4 供给大豆,根瘤与大豆由寄生关系转为共生关系。 以后由于子粒

15、发育,消耗了大量的光合产物,根瘤得不到足够的养分,逐渐衰败, 固氮作用迅速下降。根瘤菌是喜欢弱碱性的好气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矿质营 养丰富的土壤中固氮力强。大量施用氮肥,会抑制根瘤形成;施用磷钾肥和有机 肥能促进根瘤形成,提高固氮能力。幼苗期是大豆营养生长时期,且地下部生长快于地上部。壮苗标准是根系发 达,茎秆粗壮,节间较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三)分枝期从第一分枝出现到始花为分枝期。此期根、茎、叶开始旺盛生长,同时花芽 不断分化,开始进行生殖生长,所以此期又称为花芽分化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 生长并进期,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大豆的每个叶腋中都有两个潜伏的腋芽,一个是枝芽,可以发育成分枝;另

16、 一个是花芽,可以发育成花序。一般植株上部的腋芽形成花序,下部的腋芽形成 分枝。大豆花芽分化经历了花芽原基形成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 化期、雌蕊分化期和胚珠、花药、柱头形成期。(四)开花结荚期1大豆的开花结荚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结荚期。开花和结荚是两个并进的生育时期,二者之间 界限不明显。大豆从花蕾膨大到开花需34 天。大豆的花较小,无香味,开花 前已经授粉,天然杂交率很低。大豆每天一般上午 6时开花, 810 时开花最多, 下午开花少,夜间几乎不开花。每朵花开花时间在0.54小时,平均为1.5小时。 一株大豆的花期一般为1840天。在正常播期下,黑龙江省栽培的无限和有限 结荚习性品种,单株花期为2035天,如果晚播则花期缩短。授精后,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豆荚。豆荚的生长最早是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