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44763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单元试题一、选择题(共20分,每一小题1分。要求:填入下面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莫斯科广场西侧一个方型三级阶梯状建筑,外部全部用紫檀色天然大理石镶嵌,这就是著名的列宁墓。以下史实属于列宁的贡献的是( ) 领导十月革命 建立人民委员会 实施新经济政策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A. B. C. D.2、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3、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能够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A. B.C. D.5、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它表达了美国政府( )A增强对经济实行干预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6、以下能

3、够表达“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 )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慕尼黑协定 结合国家宣言 A B C D7、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同封建势力防碍的矛盾 B、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矛盾C、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D、苏联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8、以下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慕尼黑会议 德国进攻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柏林战役 雅尔塔会议 诺曼底登陆 A. B. C. D.9、斯人林以前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达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4、。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后果是 ( )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 B法国光复C意大利投降 D攻克柏林10、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通胀和高失业 B军事化和城镇化C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世界化11、“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水准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在描绘哪一国际组织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结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 )12、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剧变的实质是( )A.经济困难严重 B.各国更改国名C.社会制度变化 D.执政党丧失政权13、“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

5、,至今尚不富裕大陆”。这块大陆上的绝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二战胜利时 D.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4、学习历史也要注重现实。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案复杂。这个地区是 ( )A巴尔干半岛 B.巴拿马 C.阿富汗 D.中东地区15、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有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16下面哪一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影响了其

6、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A 结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约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苏联解体“这些内容最可能研究的是A美国霸权地位崩溃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经济世界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18公元l500年以后,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如今,世界已形成了“地球村”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殖民主义扩张 B资产阶级思想传播C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广泛建立 D科学技术的进步19、经济世界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个趋势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的是( )A结合国安理会 B跨国公司 C国际红十字会 D世界动物保护组织202

7、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表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资源问题 B毒品问题 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3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7分)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

8、施。 请回答:(1) 材料一罗斯福发表演说的背景是什么?背景所反映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提示:特点答3点)(4分)(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1分)(4)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2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整体表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阅读以下图示后回答:(7分 )材料: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国名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增长率6.75

9、.65.32.99.63.5(1)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特点,请说出促使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两点即可)(4分)(2)你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3分)23、阅读材料:(8分)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10、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1分)(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6分)(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24、阅读以下材料:(8分)材料一:当今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并不安宁。材料二: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每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多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美国人花费1 万美元购买汽车,韩国人因组装可得3000美元,日本、德国和新加坡因提供零部件分别可得1750美元、750美元和400美元。回答: (1)材料一中“旧的格局”指什么?(1分)“新的

11、格局”又指什么?(1分)(2)哪些因素使“天下并不安宁”?(至少答出2点)(2分)(3)面对新的格局我国应如何应对?(答出一点即可)(2分)(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趋势?中国如何应对这个趋势?(2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单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20分,每一小题1分。要求:填入下面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ACAAB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DBDBDBC21、(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2)国家对工业的调整。(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2、与管理;增强政府的执政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2、(1)美国的援助;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2点即可)(2)抓机遇,增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重视科技,培养人才;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言之有理即可)23、(1)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欲称霸世界。(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世界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4、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向多极化 发展的世界格局。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纠纷(或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努力提升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一点即可) (4) 经济世界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的答案见课本98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