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4554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主观题:名解 :简答 填空1、毒理学(toxicology)是药理学的分支。研究外源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平安性评价 、危险度分析与管理的一门学科。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与管理毒理学。2、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3R法:1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与技术,2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与痛苦,3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试验的方法。3、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67万种。第二章 毒理学根本概念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

2、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外来化合物并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与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与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内在、不变的性质,取决于该物质的化学构造。物质的内在能力没方法改变毒效应:化学物对机体安康引起的有害作用。可以人为改变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毒物poison,toxic substance:在一定条件下,在较低剂量下进

3、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即在较低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3、损害作用aderse effect: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响能力。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并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不增高的反响能力。P16,略微改动4、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与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意义

4、不明的生理与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甚至死亡。5、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屡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局部毒性作用(local effect):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effect):是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顿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不可逆作用(irre

5、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顿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开展。超敏反响(hypersensitivity) :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响。特异质反响(idiosyncratic reaction) :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的反响性。原因:基因多态性6、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器官中的浓度。7、某个特定的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可能有多种原因: 器官的功能与在体内的解剖位置; 该器官的血液供给; 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代

6、谢毒物的能力与活化解毒系统平衡; 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对损伤的修复能力; 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等8、构成高危险人群易感性的生理学根底: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及膳食情况疾病状况其他。9、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与易感性标志。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响产物,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包括:内剂量标志与生物效应剂量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bi

7、omarker of effect):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安康有害效应的信息。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构造与或功能改变、及疾病三类标志物。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响能力的指标。10、剂量dose):给予机体的外来化合物数量或机体接触的数量。效应effect是量反响: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

8、如假设干个、毫克、单位等, 计量资料。反响response是质反响: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死亡率,计数资料。剂量量反响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响强度之间的关系。剂量质反响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响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剂量-效应曲线类型:1S形曲线2直线型3双曲线型 剂量-反响曲线类型:S形曲线11、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体内试验 也称为整体动物实验,整体研究动物外推到

9、人体外实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生物模拟系统进展毒理学研究人体观察临床观察中毒、事故、意外等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疾病的分布,探讨病因,采取措施。12、毒性参数:1毒性上限参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性参数:绝对致死剂量LD100,半数致死剂量LD50,最小致死剂量LD01,最大非致死剂量(LD0 2毒性下限参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及最大无有害作用剂量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LD50数值越小,表

10、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那么毒性越低。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ED0: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与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与观察

11、,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种、品系的正常(对照)机体是可以区别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与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阈剂量threshold dose:为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场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到达阈值时效应将发生。急性阈剂量: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那么为长期反复屡次接触所得。一般认为,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与致畸作用的

12、剂量反响关系是有阈值的,而遗传毒性致癌物与致突变物的剂量反响关系是无阈值的。13、平安限值即卫生标准 是指为保护人群安康,对生活与生产环境与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安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与生物)所规定的浓度与暴露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种浓度与暴露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与或间接的有害作用。也就是说,在低于此种浓度与接触时间内,对个体或群体安康的危险度是可忽略的。14、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

13、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轻微的慢性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急性中毒之间剂量范围宽,易被无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1、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又称ADME过程 主动转运膜动转运cytosis滤过filtration特殊转运specialtransport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

14、n被动转运顺浓度差生物转运passive transport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不需要载体、不耗能量:大量水经膜孔流过、不耗能量借助于载体或特殊转运系统:在载体参与下,逆浓度梯度,耗能:在载体参与下,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量转动时生物膜的形态发生变化,耗能吞噬作用与胞饮作用:固态颗粒物或大分子物质从胞外到胞内胞吐作用:颗粒物或大分子物质 从胞内到胞外2、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定义,特点,影响因素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 2滤过特殊转运:1主动转运 2易化扩散 3膜动转运被动转运:为外源化学物顺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

15、大多数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指化学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经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较低的一侧进展的扩散性转运。该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与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以浓度梯度的影响最为重要。滤过: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借助于流体静压与或渗透压梯度,大量的水可以经膜孔流过,溶解于水的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随之被转运。特殊转运:为外源化学物借助于载体或特殊转运系统而发生的跨膜运动。主动转运:指外源化学物在载体的参与下,逆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 具有以下特点:载体对于转运的化学毒物有特异选择性,只有具备一定构造的物质才能被转运需有载体参加 ;载体的数量有限,当化学毒物到达一定浓度时,载体可被饱与,转运即到达极限;由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化学毒物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从而影响其中之一的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