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442101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标0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招标投标文件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基坑支护施工一标段投标文件内容:技 术标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日期:二O 一二年 月 日项目基坑支护施工一标段技术标目 录1. 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23. 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准备 4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5. 临时用地表 96. 主要施工工法 107. 施工网络图及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478. 劳动力安排计划 519. 主要物资计划 5310.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5411. 项目部组织机构 5612. 工程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6213.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确保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6714.

2、 环境目标及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7315. 施工配合协调措施 7716. 邻近建筑物及周边管线的监测与保护方案7917.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泥浆处理方案8118. 冬、雨季施工措施 8619. 资料整理87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89附表二施工平面布置图 9011. 工程概况1.1工程简述 基坑支护工程。基坑垂直开挖面积约20600 m,总 延米长约为575m,基坑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普遍区域底板厚1800mm基坑周边基础梁高度 1000mm两层地下室区域、三层 地下室区域开挖深度分别为10.6m、14.5m,塔楼区域坑中坑深1.24.2m。基坑周边围护采用坑外钻孔灌

3、注桩(排)结合合坑内三 轴水泥土搅拌桩被动区加固、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坑内设置立柱桩混凝土内支撑。设计工作量主要设计工作量(施工工程招标文件确定的招标范围)内容桩数工程量(m)方量(掐)混凝土灌注桩()800)309根38931946.5混凝土灌注桩(力1000)620根1866214650混凝土灌注桩(力1100)121根3642.1346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力650)46444 组139333高压旋喷(力800)3027 根39766项目基坑支护施工一标段技术标2. 编制依据2.1 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2.1.1 招标文件:-2.1.2 地勘资料:-;2.1.3 武汉-建设项目招标答疑;2.1

4、.4 实地踏勘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2.2 规范、标准、规程2.2.1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2.2.2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2.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2.5 热扎 H型钢和部分 T型钢(GB/T 11263-2005);2.2.6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2.2.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2.8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2.2.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

5、5-2001);2.2.10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2.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2.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2.13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 );2.2.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2.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年版);2.2.1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2.2.1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2.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

6、收规范(GB50300-2001);2.2.19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2.2.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2.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2.2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3 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3.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3.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3.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2.3.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4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相

7、关法律法规: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4.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3. 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准备3.1 施工原则及总体安排为保证支护桩、立柱桩和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质量和进度要求,施工时严格遵守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及业主、 监理要求。配备足够性能良好的设备,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工 序,采取各种工序流水作业,不同区域平行作业的施工顺序。精心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3.2 技术准

8、备3.2.1 图纸会审在收到甲方提供的设计图后,认真阅读,记录图纸中存在的 疑问;参加由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疑问, 设计院答复后形成图纸会审纪要。3.2.2 技术交底及时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和应注意的事项;组织技术人员、施工 人员熟悉地质情况,了解设计要求,了解场地地下管线铺设 情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3.2.3 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水准点、坐标控制点及红线图建立适合本工程 的测量定位网络和高程控制点,其中重要的控制坐标要做成 相对永久点加以保护,并请业主或监理予以核验。3.2.4 按规定做好各类原材料的复检工作。3.2.5 编

9、制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期要求及准备进场的机械数量编制围 护桩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报业主代表、工程监理审批, 再根据审批后的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并根据施工计划及时提 供材料需用计划,确保工程有序进行。3.3 生产准备3.3.1 施工临时道路施工前在现场内修筑两条交叉的主干道,并确保通过30T载重车、吊车,在场地内布置环形临时道路,保证进出车辆行 车畅通。在场地出口处各设置洗车槽一个及高压清洗机两台, 对出场车辆进行清洗,避免车辆将渣土带至场外污染环境。道路的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3.3.2 供电本工程拟投入5台三轴搅拌桩钻机、15台回转钻机、4台高压旋 喷桩机。三轴搅拌桩钻机每台套实际用电

10、量为 180KW配套设备 用电100KVA回转钻机每台套实际用电量为 50KVV高压旋喷钻 机每台套实际用电量为180KW总共需用电量约2500KW为确保 用电机械的正常运转,根据甲方的供电负荷,合理安排机械进场, 同时配备1台375KVA勺发电机应付突发停电事件。3.3.3 供水从水源点沿围墙在场地四周铺设现场用水管道,在钻机工作 区设置供水口,用软管连接至泥浆池。3.3.4 场平施工前期需对场地平整,需保证正常钻进时施工机械正常进 出。对于影响施工的地下障碍物采用挖掘机或空压机进行清 理。3.3.5 规划现场用地:制定现场规划平面布置图,充分利用外围空地,设置临时设施(包括办公、仓储、生活

11、用房);合理布置现场临时道路, 尽量避开桩位;在场地合适的无桩位处布置大型储浆池,桩 位比较密集的地方,应先布置小型储浆池,待其周边桩施工 完毕后再将其扩大。施工时各机台小泥浆池内多余泥浆可排 至储浆池中集中收集,以便重复利用,多余泥浆应通过泥浆 车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3.3.6 组织人员、机械和材料有序进场。3.3.7 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合理布置泥浆循环系统。3.3.8 对所有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树立安全警示标志牌及各岗位责任制牌。3.3.9 材料准备本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商品碌、压浆管。为确保本工程 顺利进行,开工前应会同业主、监理确定材料供应商

12、。钢筋、水 泥、压浆管进场前,应提供产品出厂合格证,按要求送检。商品 碌生产商应同业主及监理去厂家实地考察,以确保质量合格,满 足供应要求。3.3.10 现场通讯、网络准备现场办公室应设立电话、传真机、网络,以满足办公及和外 界及时联系的需要;现场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等主 要项目管理人员移动电话每天开通,并二十四小时不关机, 保持通讯随时畅通;在项目部办公室,将业主代表、监理、 材料供应商、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等有关方主要人员的联系 方式制成表格并上墙,以确保和各方能及时便捷联系。3.4 周边关系协调准备与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包括工程的开工、道路 的开口借用、出入口及通道口的

13、限制、交通运输的限制规定、特 殊交通运输的许可、污水的排放、垃圾的清除、工作时间的限制 等,必须符合政府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 并及时办理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要求的各种手续,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14.1.14.1.24.1.34.1.44.24.2.14.2.24.2.34.34.3.1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总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及施工内 容实行动态管理。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临时设施除满足施工需要外,还要符合环保、安全及卫生要 求,并考虑好环境保护规划。综合考虑水、电、路、临时建筑等,尽量避免重复设置,尽 量

14、集中,便于管理,布置具体,分区明确,减少交叉,便于 文明施工。施工场地总平面管理总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及施工内 容实行动态管理。出入口处悬挂招牌、出入制度说明牌、安全警示牌等,教育 职工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纪律。凡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所指定的位置堆 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总平面布置H程咬日名棵牌出入口处设立四牌一图,包括工程项目名称牌、工程建设项 目管理责任牌、工程建设目标牌、安全文明施工纪律牌、施 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等,标明项目情况。示意如下:4.3.2生活、办公区形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办短区、生活区活动南职工宿舍办姓室布盍示肯昭4.4 其它部位的平面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图(附件二)5. 临时用地表本工程现场较开阔,可在四周设置库房及办公、生活用房等 临时设施,全部临时设施的平面位置和占地范围不超过业主 提供的红线征地范围。综合考虑本工程的设计工作量、工期 及现有的场地范围,拟修建2个钢筋笼加工场、水泥库、砂石料堆场;设置现场办公室、工人生活区、仓储区,具体的 布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临时用地表见下表:名 称用地面积(m2)位置用途钢筋加工棚及堆场1000基坑东侧、西侧桩基、冠梁现场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