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440916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精彩的语文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作者: 郭怡斌 (小学语文 广西浦北县小学语文五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1 / 1025 发表日期: 2011-11-02 23:25:10 教师的教态和学生的学态完全配合,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读、写、口语能力的培养,课外知识探究这几个方面 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它的成功在哪里呢?教师的教态和学生的学态完全配合,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读、写、口语能力的培养,课外知识探究这几个方面,都非常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这节课上得之所以那么的成功,我认为,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知道,语文是所有科目的

2、基础科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它最基本的特征。语文课程具有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为基本的出发点。学生的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了语文知识,却读不懂文章,写不出文章,我觉得这不能说他已经学过语文。有幸听了官垌中学叶海燕老师的语文优质课程古诗鉴赏,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务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成,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江老师的这节古诗鉴赏课,目所非常的明确让学生学会通过理解意象,从而学会鉴赏诗词,最高目的是学会写一些比较简单的诗词。一节课共40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课堂气氛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你很难相信,在一个理科班里,会出这种课堂

3、气氛,看到这里就让所在在课堂听课的老师们,感觉到非常的欣慰。这是一节古诗鉴赏课,江老师特意穿上红色的唐装,应和课堂气氛,可见江老师非常细心也很有心思,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唤起学生的联想。开始上课了,老师利用手机短信来导入,列举出几条深度,感情色彩不同的手机短信,从而把同学们引入用诗、词写成的手机短信上来,打开课题。这样的导入,我觉得非常的好,现在的学生对于手机短信这个东西是非常熟悉的,几乎每天都在用着它,我相信,当老师提到这个时,他说肯定会感觉特别的亲切,特别有趣。江老师在这一点上,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心理,做了个非常成功的导入,导入的过程大概花了5分钟左右,时间也安排得很恰当。中间的主要

4、教学过程,大概由以下的几个主要部组成:简单介绍诗、词的意义,特征讲解常用写诗、词的意象代表的意义学生讨论、创作老师评点学生所作,布置作业。整个过程大概花了20分钟。老师讲的话不是很多,多是引导性的语言,老师经常在说话中引用一些名言名句、警句,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这样做很对,老师经常讲话引用名诗词名句,学生觉得神奇顿生爱慕之心,就会去模仿,在作文里也会引用到,从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大部分是同学们的积极发言,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我特别欣赏那个“请洒潘江,各倾陆海!”的学生讨论、创作过程,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了解常用意象用法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写一首诗或词。我想这样的要求,应

5、该算是比较高的。同学们激烈地讨论,各抒已见。老师巡视课堂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当堂抽查了5个同学的作品,读给全班所有人听,听起来,虽然这些学生所作的诗词很普通,有点贴近生活中的顺口溜的感觉,但是从总体的对仗,压韵都接近于和谐,工整,而且是在短时间内的创作,这让所在在场听课的老师们都惊叹,非常的满意。课的最后部分是课外探究,在作文中引入古诗、词,展现几篇满分的高考作文,简单分析,讲解,当作一种课作的延伸。这个过程大概只有5分钟。我觉得这点课外探究很好,但是在时间上安排得有点仓促,如果能有多一点时间去详细地讲一下,那应该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只能这样子。整节课就这点有些遗憾

6、,相信大多数的学生深有同感。新课标的要求,无疑加重了我们对生活体验的理解,将生活体验加入到活的语文课中去,达到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的目的。因此,在课堂的“学生讨论”环节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重要的师生交流过程。像这节古诗鉴赏课,学生不仅学生鉴赏,而且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所有的读、写、口语交际能力都在这个“学生讨论”环节得到直接的表现。新课标重视学生的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而淡化教师的教。教师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语文课程跟政治课,历史课,文化课不同,它不但具有传递知识的作用,最关键的还是传递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内涵,例如:民族情感,爱国情感让所有听课的学生受到感染,受到启发,并且能够将它活学活用,这就是语文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