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44046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预防作者姓名:莫谦目录一、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11、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区域性12、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突发性和行为的连续性23、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单一性和目的德荒诞性24、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团伙性与偶合性25、暴力行为心理的逆反性和行为的报复性3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成因41、学校道德法制教育的缺失4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53、受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5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6三、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防61、自身预防72、家庭预防73、学校预防84、社会预防8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分析,得出青少年 暴力行为特点、成因、预防;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

2、未 来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 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青少年暴力行为特点成因预防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他 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我国青少年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 也面临着一部分青少年由于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而做出让人惊恐的暴力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严峻现实。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整个过程当中最早的塑造时期、是人生的 起点;同时也是一个危险时期。纵观各种原因我国的校园暴力、 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并逐步

3、增长的趋势,当今青少年暴力 行为以成为各国的社会问题。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青 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大千世界的变化,于是他们就变得思维 活跃、见多识广、早知、早熟。而有些多元化的不良文化却影响 着他们的印象与心理,使他们为之效仿、作为,从而走上违法违 纪的道路。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 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作 用。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是消除社会、学校、家庭不稳定因素, 创设和谐校园、幸福家庭、优秀学子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从青少

4、年暴力行为的特点、成因,寻觅 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对策入手进行分析。一、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1、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区域性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生在校园及校园的周边场所;或因校园 而引发出来的事件。其区域即是青少年主要的活动场所,如:学 校、家庭、网吧、游戏室等。暴力行为的对象也是在其区域内的 同龄人或同学之间。为此,受不良文化熏陶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最 易成为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滋生地。这种区域性不仅表现在地理位 置上的区域,更主要的是暴力行为个体心理的“区域性”。表现 在年龄上的相类,行为习惯的相仿2、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突发性和行为的连续性青少年暴力行为往往是某些突如其来的事情而导致同学或同龄人之间产生矛盾

5、、激发而上升为的暴力事件;且极易、极短 时间内而形成的暴力行为。一般都是没有经过事前部署、策划, 只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刺激,或一时冲动、争强好胜而突然的 暴力行为,目的单一得暴力行为。这种突发性的暴力行为正反映 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特点。然而,当某些暴力行为未得到制止,或制止而没有得到应有 的深刻教育与认识反省,他们便心存侥幸,行为心理便得到强化, 便会产生连续的、习惯的暴力行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发育阶段,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 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 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非常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 好动,但理性意志薄弱,逞强好

6、胜心切、易偏激,稍有诱因,一 触即发,极易发生暴力行为。3、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单一性和目的德荒诞性青少年暴力行为往往是出于解决眼前的纠纷或出于争强好 胜、对照模仿,为了显示自我要强的形象而施行的暴力行为。这 是一种简单的违纪行为,但是没有得到阻止教育,它将变为一种 行为习惯、一种处理方式,当矛盾积累到某种程度将会激发,严 重的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暴力行为动机简单,没有明确目 的,有的是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具有一定的盲目和随意。4、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团伙性与偶合性青少年暴力行为从组织结构上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 时散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行为。 这种偶然性的结合也随着

7、某个暴力行为结束而自行解体。这与有 组织、有计划的团伙性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偶然性的结合反映 了不良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普遍影响。5、暴力行为心理的逆反性和行为的报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希望获 得平等与尊重。不愿受约束,这是青少年的共同特质。当这种特 质遇到不良性为习惯而被约束管教时;或某种摩擦而得不到宣泄 平衡逆反心理,他们便轻易产生反感对抗予以报复。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成因1、学校道德法制教育的缺失学校道德法制教育工作薄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乱纪的一个重要因 素。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 暴力行为的主要防线。不过,以教学质量、升学率为

8、学校“生命线” 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的教育存在抓教学为重,忽视学生思想教育和 法制教育是普遍现象。很明显的,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每学期甚 至每学年度就只有一节。然而,学校所注重的升学率,偏重知识的填鸭式传授,有意 无意地忽视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对于 那些领悟力略差一些的学生,尤其有可能从中遭受挫折和压力, 继而被老师、同学、家长视为学习无能。久而久之,连学生本人 也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别人,难免遭受淘汰,从内心深处产生自卑 感。这种否定自我的结果,有可能导致他们逃出校门,与社会上 有不良行为或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混在

9、一起。这种不良结合,不 但影响了学生依恋学校、家庭,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依恋正常同辈 群体的可能,使其陷于暴力与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大增。因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具有系统性、渐进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所以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暴力行 为、违纪犯罪非常有效的途径。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的道德观、价值 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对 世界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坏的消极影响。大家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 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 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10、、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 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 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暴力恐怖片在 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 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如今,网络普及率大大上升。从呱呱坠地的孩子到步履蹒跚 的老奶奶,无一不受到网络的影响。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对 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健全、又显偏激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很多时 候弊大于利。不论是游戏中的暴力、网页里的色情,都让青少年 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模糊现实与网络的界限,在现实中 效仿处理。3、受不良家庭教育

11、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 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 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他为人们提供了 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最起码的社会化条件。而青少年将在怎样的家庭里生活,就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效应。假 如在溺爱、放纵的家庭环境下,青少年便任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 利已思想严重,一旦发生矛盾,就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对抗;然而,“棍 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的家庭里,青少年就容易形成情绪对立、互不 信任的局面,容易被人教唆引诱、一哄而起潜伏着暴力危机。家庭被称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影响对人的成长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兄长有

12、违法犯罪行为的不良家庭往往埋下了 青少年暴力及犯罪的种子。根据心理学研究,模仿在人的早期发 展阶段上有很大的意义,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 却很强。家长的不良行为也是诱发子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不思进取”是青少年实施暴力行为个体的普遍个性。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差,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却往往较为盲目,加之大多数青少年的 法律意识极为淡薄和贫乏,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年龄”。由 于青少年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 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13、,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 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经常产生 “理智与感情之间的矛盾”,很多青少年事后都知道错,但始终还是 “干了一票”,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然而,当青少年强烈的交往需求;生理成熟的普遍提前;各种不 良意识、冲动、经不起诱惑,被人拉拢、利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义气用事、不计后果;这便让暴力行为的施行提供了心理要素。三、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社会工 程,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防,必须由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 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施和打、防、 管、教多种手段综合

14、治理,才能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1、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 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 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 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 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 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 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 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等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 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

15、力和 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 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 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 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 行为及暴力行为的引诱和侵害。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 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父母 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处世态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及性格 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 潜移默

16、化的作用。首先,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增强教 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还能像面镜子促使子女经常对照自己、检 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影 响虽然不像父母言传身教那样直接有力,但它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给青 少年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家庭 的管理与约束对子女的行为和子女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起到了规 范和促进作用。一要宽严适度,既要严格管教,又要耐心教育 发现子女有不好倾向时,要认真教育,切不可马虎放过。二要信 任尊重,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而不要滥 用批评训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要善于诱导,即使 孩子犯了过错,也要注意启发教育,讲清道理,指出危害,分析 原因,指出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