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4400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经历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概括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2、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四、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课堂引领;通过例题讲解带领学

2、生掌握运算方法、个别指导。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练习本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习乘法交换律1、你能根据“二五一十”这个口诀写出几个乘法算式?(25、52)2、它们的结果一样可以用什么符号相联系? “25=52”3、你能根据这个规律写出254、1258的另一个算式吗?4、请你去验证一下他们是否成立?5、观察这三对朋友,他们很特殊,如果你们能掌握并用好他们,那么在今后的计算当中你们将有很大的收获。25=52 254=425 1258=81256、像这样的“调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我们叫做乘法交换律。7、你还能举出其他的算式吗?举的完吗?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啊?8、学

3、习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二)、学习乘法结合律1、进行计算比赛(1525)4 15(254)、男同学计算第一题,女同学计算第二题,比一比谁计算又对又快。、引导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数字一样、符号一样、结果一样,计算的顺序不一样。2、你能举出像这样的其他的例子吗?、自由举例、同桌交流。、你能验证一下自己的算式是否成立吗?3、在验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怎么样的规律吗?、自由思考、小组交流讨论4、小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连乘,可以先计算前两个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我们叫做乘法结合律。5、计算(1525)4和15(254)你们知道为什么

4、女同学计算又对又快吗? “利用乘法结合律能使有些计算更加简便。”(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本练一练第一题。3525=35(2 ) (6025)4=60( 4)(1255)8=( )5(34)56=( )( )、独立完成并反馈、分析最后一题:四个数相乘时乘法结合律还可以用吗?、讨论交流:只要是连乘,不管是哪两个数先乘再乘第三个数,他们的积都不变。2、独立计算421258 251743、拓展练习、2516怎样计算简便?、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写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 869()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七、教学反思本课的其中一个重

5、点是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并能归纳总结规律。因此,我从简单的数学现象出发,出示一组加法等式3+7=7+3,先简单复习了加法交换律,然后提出猜想:能否把式子当中的加号改成乘号。学生通过找出相类似的例子,验证了以上猜想,然后尝试自己总结归纳乘法交换律。这一过程,目的让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总结归纳数学定律。随后,我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使知识点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建构模型。最后,学生用具体的例子应用深化,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的认识和理解。以上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应用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当中。总的来说,如此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建立模型运用规律这五个步骤,通过由数学现象的引入,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