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43871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概术第二节 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第三节 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第一节 概述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三、我国的水稻分区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 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30左右,而稻谷 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我国用 世界 7%的耕地养活世界 22%人口的重要保障。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水稻

2、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 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 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310ym,粗纤 维含量仅含2.2%,虽然蛋白质含量7%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 生物价高,因此,米饭不仅细致可口,而且稻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 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较高。此外,稻米的价格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 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贮藏,稻草、稻壳等可以 综合利用,因此,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 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

3、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 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shan)。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 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 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 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胚芽利用:营养食品、VB1、VB6、VE制剂以及饲料。 特种米的加工利用:黑米食品及饮料已不少,大胚米制作婴儿 奶粉国内已生产出产品。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1、总体情况单产由50年前的不

4、足2t/ha,增加到现在的超过6t/ha。近10 年来种植面积变化较大,由1996年的近3200万ha,减少到2003年 近2700万ha。总产由1996的近2亿t,减到2003年16亿t。从 2004 年起,由于农业政策的变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 和总产得到扭转。单产近10 年没有明显大的提高,基本稳定在620 t/ha。2、我国水稻发展的简要历程从1949 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从1949年 1961年,此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大力开展以治水、 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 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

5、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 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发展时期是从1962年 1979年,此时期的发展特点是:继续选育普及矮 秆优良品种,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在改革生产条件 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了双季稻生产。因提高单产而增产的比重占居 了主导地位,说明良种配良法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个发展时期是从 1980 年至今,此时期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一 系列高产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与此同时,由过去只注重单一栽 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利用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规律,在不同生态 条件下,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 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

6、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二老”。二老很有名,他们是“两平”。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政策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科技袁隆平:中科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 年获首届“国 家特等发明奖”。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培 育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亩产达到 1400 多斤, 使我国增产粮食 3亿多吨。三、我国的水稻分区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 5 省(区)。本区稻作面积居全国第 2位,不包括台湾约占全国稻作总 面积的 22.5%(1993年,以下同),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有粳稻 分布

7、。2、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南岭以北和秦岭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 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除甘孜外)八省、市,以及陕西 和河南两省的南本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 61.1,其中 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和里下 河平原等,历来都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早稻品种多为籼稻,中稻 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3、西南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 中北部、清海、西藏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本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 作面积的67%。该区10C积温2 900C 8 000C,水稻垂直分布 带差

8、异明显,低海拔为籼稻,高海拔为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粳交错分 布区。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 以东地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3.6%。本区10C积温4 000 5 000C,品种以粳稻为主。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以南和长城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下划分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I)和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V2)。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6%。本区 10C积温 2 000 3 700C,年降水量 350 1100mm。稻作期一 般在

9、4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至1 0 月上旬。品种为粳稻。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 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西北部、内蒙西部和山 西大部。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约05%。本区10C积温2 000 4 500C,无霜期100 230天,年降水量50 600mm,大部分地区气 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早熟籼稻。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趋势1、是水稻超高产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应用研究;2、是水稻优质高产生理基础研究;3、是水稻优质高产地上部与地下部形态特征及抗逆特性的生理、 生化机理和物化技术创新研究;4、是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

10、,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形成机理研究;5、是不同生态区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水稻生产要素优化组装的 精准栽培研究,优化配臵生态要素,形成模式化、系列化、高效化、 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第二节 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一、栽培稻种的起源二、栽培稻种的分类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植物。目前全球稻属植物 有20多个种,栽培稻只有2 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分布于世界各地,占栽培稻面积的 99以上;非洲 栽培稻仅分布于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野生稻 我国野生稻有三种,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 我国

11、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在东起台湾、 西至云南南部、北达北回归线以北、南至海南岛南端的广阔地带内, 均有野生稻分布。普通野生稻的性状类似于现在栽培的籼稻,也容易与籼稻杂交结 实。说明普通野生稻是普通(亚洲)栽培稻种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的差异性状普通野生稻普通栽培稻落粒性很强较不易落粒繁殖特性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成熟特性成熟不整齐,成熟整齐,穗上着粒甚少穗上着粒多谷草比极低较高(0.3 0.5)株型分蘖散生,茎叶长大株型较紧凑芒长芒短芒或无芒米色赤褐通常为白色二、栽培稻种的分类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 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我国的

12、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是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来的气候生态型。其中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 变异型。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早、中稻和晚稻是 适应不同光照条件而产生的气候生态型。其中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 变异型。中稻的迟熟品种对日长的反应接近晚稻型,而中稻的早、中 熟品种则接近早稻型。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 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地土生态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每个型再分为粘稻(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秥 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粘稻为基本型,糯 稻为变异型。这里分类所谓的早、中、晚

13、稻和双季稻的早、晚稻不是同一概念, 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早、晚而言。1、籼亚种和粳亚种1)区别 籼稻和粳稻的祖先虽然都是普通野生稻,但两者的亲 缘关系相距较远,在植物学分类上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亚种。籼粳杂交亲和力弱,杂交结实率低。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别。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比较籼稻粳稻叶形、色泽和顶叶 角度叶片较宽,色淡 绿,顶叶角度小叶片较窄,色浓 绿,顶叶开角度大叶毛多少一般叶毛多一般叶毛少或无 毛芒的有无多数无芒,少数有 短芒直生多数有长芒或短 芒,芒略呈弯曲状稃毛稃毛稀而短,散生 稃面稃毛密而长,集生 稃尖或棱上谷粒形状谷粒细长,稍扁平谷粒短圆,稍宽厚籼

14、稻粳稻发芽速度较快较慢抗寒性较不耐寒,易烂秧较耐寒,不易烂秧抗旱性较弱较强分蘖力较强较弱耐肥性矮杆较耐肥,高杆 不耐肥耐肥抗病性对稻瘟病抗性较 强,对白叶枯病抗性较 弱对稻瘟病抗性较 弱,对白叶枯病抗性较 强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籼稻和粳稻种性所 以有明显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所分布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引起。 籼稻和粳稻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低不同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温度条件 的影响而演变形成的两个亚种。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 型。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 籼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与野生稻较 为接近,因此,籼稻是基本型,即最先由野生稻经人工驯化而演变成 栽培稻。而粳稻是从籼稻植株

15、中在不同的气候生态条件下(主要是气 温),通过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变异型。2、晚稻和早中稻1)晚稻和早中稻的分别 籼稻和粳稻都有早稻和晚稻型。晚稻和早稻的亲缘关系较密切, 两者杂交的结实率比较高。主要区别在于 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不同。晚稻生 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 日长由长到短,光照由强到弱,风雨由多到 少,早稻生育季节的气候环境相反。晚稻保存着与野生稻相同的发育 特性,属于典型的短日性植物,早稻已失去对短日反应的敏感性,对 日长反应钝感和无感。晚稻和早稻是属于适应不同日长2)晚稻和早 中稻的演变 普通野生稻对日长反应敏感。晚稻的发育特性与普通 野生稻相似,所以晚稻是基本型,早稻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 择,从晚稻中分化而来的变异型。中根据栽培地区土壤水分和生态条 件不同,可分水稻(包括浅水稻、深水稻、浮水稻)和陆稻(又称早稻 或坡禾)两个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耐旱性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解 剖和生理生态上的一些差别,都是两者的耐旱性不同的表现。水稻和野生稻一样,都是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