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43759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英文标题】On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Spor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内容提要】 采用文献法,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认为当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不少障碍, 但主要问题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稀缺,具体表现就是农村社会体育 指导的管理缺位、组织缺位、技术缺位等三个方面,导致农村体育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从精 英引导需要、组织建设需要、文化传承需要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和建立社会体育指导 员体系,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和保障激励制度。The paper, by

2、way of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field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urrent rural sports is not very good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 does not lie in material conditions, but th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scarcity. The obvious manifestation of rural sports shows

3、the absence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needs of the elite influence, the needs of organization-building, the needs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foster and establish a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re

4、sponses.【关 键 词】农村体育/ 人力资源/社会体育指导员rural sports/human resources/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近年来,随着“三农”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然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 活却仍显得单调和乏味,虽然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几场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活动,但往往千 篇一律,不能满足群众“胃口”。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中,文化建设无疑成了制约农村发 展的软肋。虽然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成农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是农村文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相对滞后。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舞狮、 舞龙、

5、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瑰宝,以及乒乓球、篮球等现代体育竞赛 活动,都能够让广大农民在辛勤劳作之余,享受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化大餐,却并不普及。其 中缺乏足够的体育资源是重要原因。任海教授认为:“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 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 投入”;而“开展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1。 在广大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缺乏更为突出,缺乏带领与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人员是普遍现 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萎缩,专业体育教师较为稀缺,并且没有足够的动力纳入社会体育指 导系统;而我国自1993 年颁布实施社

6、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 员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健身活动的组织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是群众体育发展的 重要技术力量,只是这种作用在农村仍处于相对缺位状态。本文尝试以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体系,由此进行反省。1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缺位 尽管农民参与体育的现状还十分令人担忧,种种不利因素束缚着农村体育的发展,但还是具 有不少有利条件。如当前的政策优势: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农村的深入实施,国家 体育总局提出及推广了“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 身工程”,并且还编制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技术标准。其次,农民的闲暇时间单 调,外

7、界干扰因素较少,富于变化的体育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可能大于城镇居民;农民的闲 暇时间不仅量大,而且相对集中,对系统锻炼、组织体育比赛都很有利。此外,农村地广人 稀,某些活动在房前屋后、河边田头即可进行,即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农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 场地。农民健身在某种程度上比城市居民更方便,选择也比较自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体育没有很好地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问题不在于物质条 件,而在于体育人力资源的短缺,表现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稀缺。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不仅是农村体育的参与者、活动“专家”,而且集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于一身。但这 些农村迫切需要的人员在当前却十分欠缺。譬如湖南省拥有

8、6500 万人口,根据调查显示, 湖南省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大约为5000 人,平均每12000人才拥有 1个社会体育工作人员2。 并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极为稀少。由此导致如下现象:1.1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管理缺位 一般农村体育的管理与指导,大多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对于乡镇文化站,因 为机构精简与经费的保障难以为继,许多地方名存实亡。因此对于农村体育的管理差不多是 放任自流的,导致农村体育的开展缺少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而农村本身由于公共体育资源的 提供不足,民间体育团体的缺位,农村体育的自组织也难以运行。所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 员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就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而缺少当

9、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农村,其健 身文化的兴起就很难实现,因此农村体育文化生活日复一日地贫乏、枯燥和调单。1.2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组织缺位 当前农村传统的自组织逐渐减少,现代的社团组织因为资源的不足而难以构建,农村社会体 育指导的组织较为缺乏。缺乏组织的群体活动难以开展,并且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动力。因为 缺乏有效的中间组织,农村体育不得已秉持“只送不种”的思路和理念。一段时间 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体育下乡”,却很少注意培养和建设农村民间体育活动组织,更 不注重政府管理部门与民间体育群体的对接、互动,从而培育出具有乡土根基的农村体育组 织。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只输入活动,不培育组织”的农村

10、体育推广形式往往事倍功半, 农民体育文化生活难以扭转衰微现象,所以形成农民自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构 建老年人协会曾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改 善村风、村貌,丰富农民的闲暇生活,尤其是在提高村庄老年人的精神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同理,农村体育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活跃因素,更需要有群体组织的依托和支持才能 得以顺利开展,但目前普遍缺乏相关组织。1.3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技术缺位 由于健身知识和信息方面的欠缺,农民不仅对于科学健身的认识以及态度均存在不足,而且 对于地方本土所具有的民间传统体育缺乏自信,因此更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指导与帮 助。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体育活动是不少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活动,他们十分需要有专 业人员给他们开出运动处方并给予技术指导。但是,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极少,无法满足老 年人的要求。虽然一些有健身经验的离退休干部自愿担任了这一角色,但是他们一般都没有 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局限3。因此,需要培养当地有体育 特长和兴趣的农民,纳入社会指导员体系当中来,以基本满足农民的健身技术指导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