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特色技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3738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电网特色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网特色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电网特色技术之一:柔性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以下简称“柔直”)技术于上个世纪90 年代提出,但一直是关注者多,而追随者少。许多跨国企业 早早着手该项研究,但大多“流产”。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涉 及的专业领域太多,技术难度太大。中国的柔直技术研究同样艰难。2006年,当国家电网公 司几乎与西门子同步启动柔直研究时,全球只有ABB 一家 有实际工程应用经验,且其采用的是传统的类似于高压变频 器的技术路线,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加之我国在该领域技 术基础薄弱,技术难度巨大。随后6年时间里,普瑞工程公 司科研团队不言放弃,系统研究了基础理论与前期技术,较 终全面掌握了核心技术。2006年2008年,主

2、要是打深、打实“地基邛阶段,科研 团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柔直研究的基础理论体系。2008年 2010年,科研人员着眼于适应高压大容量的新技术路线, 全面掌握了较先进的MMCHVDC(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 系统的机理、设计和控制方法,并通过样机研制,验证了理 论的正确性与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汤广福回忆说,样机研制阶段不但工作繁重,还充满难 以想象的危险。样机研制的关键IGBT是一种高频率器 件,在实际科研中,IGBT发生爆炸的情形很普遍。IGBT爆 炸时,如果碎片射到人体,与中枪无异。2008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IGBT驱动短路测试中,突 然“轰”的一声巨响,IGBT发生爆炸。科研人员就在被测设

3、备周围,所幸没有人员受伤。快速处理后,来不及后怕的科 研人员迅速更换了零部件,继续工作。经历爆炸的极度危险, 通过几十次、几百次试验的不断优化、检验,IGBT数字驱 动器百炼成金,研制取得成功。在全面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并成功研制出样机的基础上, 他们经过6版设计,3代样机研制,40余次专家技术评审会, 较终成功研制出柔直换流阀、MMC阀基控制器等成套设备, 并在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中得到成功应 用。“我们深知其中的艰难。但是,过去6年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跨越,让我们始终充满信心。”研发团队成员贺之渊 说。目前,普瑞工程公司在该领域已申报国内专利100余项、 国际专利6项,发表论

4、文50多篇,编撰专著2部。他们还 主导编著CIGRE报告一部,参与了 IEC所有与柔直相关的 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我国唯一的柔直国家标准制定。破冰起航:上海工程实现亚洲柔直梦2011年年初,在上海南汇临海处的一个小饭馆,一群穿 着工服的年轻人过了午夜才吃上晚饭。因为非常累,吃得又 晚,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个个饭量惊人。饭店服务员忍不 住问:“你们是哪个工地的,工作咋这么累? ”原来,服务员 把他们当成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务工人员了。他们捧腹大 笑,回答道:“我们是柔电工。”几个月后,一条有关亚洲首条柔直示范工程投运的消 息,如一记响雷,在国内外直流领域炸响。普瑞工程公司成 为ABB(1999)、西

5、门子(2010)之后,世界第三家具备柔直成 套设备研发和工程实施能力的企业。近些年,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低电压穿越问题一直没 有得到圆满解决。依托示范工程,科研人员将风电场故障穿 越能力提高50%,显示出柔直技术在新能源并网方面的独特 优势。柔直成套设备研制不仅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带 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新型高强度绝缘槽梁为例,科 研人员与厂家联合攻关,使槽梁兼备了良好的电气性能和力 学性能,2米多长的绝缘梁在承受1吨的压力时,较大变形 量不到2毫米,阻燃和电气性能突出。试验完成后,厂家负 责人开玩笑地说:“普瑞工程的人都是疯子。但是我们要感谢 这帮疯子,他们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设计和

6、生产能力,还给我 们带来了广阔的市场。”7月25日,在上海工程投运暨专家鉴定会上,专家认为: 该项目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经受了实际运行的考验,运 行稳定可靠,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模块化多电平换 流器动态模拟仿真、高电压宽范围直流取能、全数字化分段 式IGBT驱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尽快开展更高 电压、更大容量工程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 CIGREB4-39报告专题介绍了示范工程,相关技术成果被大 量引用至CIGRE48工作组报告。汤广福不无自豪地说:“在 这个领域,我们真正让中国声音变得响亮!”质的蜕变:向高压大容量挺进辽宁大连作

7、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国际化城市,对带动 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大连地域狭长, 三面临海,暴风雪等极端天气频发,现有供电线路密集,地 区负荷增长显著,急需在海上建立第二输电通道,提高电网 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国家电网公司较终确定了 320千伏/100 万千瓦柔直技术作为较优解决方案。作为世界已知容量较大的柔直工程,大连跨海柔性直 流输电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将额定电流、电压推向了顶峰,已 达到可关断器件的承受极限。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唯有将各 个环节、各个器件进行精细化设计,达到完美境界,才能真 正成就巅峰之作。为此,普瑞工程公司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重点科技 项目,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换

8、流阀研制、控制系统研制、实 时仿真测试系统、阀型式试验方法与技术5个方面实现全面 突破。他们已掌握高压大容量柔直换流阀系列关键技术,完 成样机研制并通过型式试验。阀控系统能在100微秒内实现 对2600个节点的快速控制保护,全面提升对换流阀运行性 能的保护。此外,普瑞工程公司还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完 成舟山海岛互联柔性直流输电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的可行性 研究和初步设计。汤广福说:“我们的产品已全面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极具 市场竞争力。我们迫切希望能加快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工程 中展现中国创造与中国引领的巨大魅力!”敢为人先:测试平台的“中国基因”今年8月,在CIGRE2012年会上,普瑞工程公司技术

9、 专家介绍了搭建全规模数模混合动模混合测试平台的情况, 这在国际上属首次提出,引起了不小反响。这意味着,在实 验室就能全面校验柔性直流成套设备,将工程现场提前搬进 实验室。这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难以估量的 作用。贺之渊说:“一个多月后,世界首个万节点数模混合动模 测试平台也即将建成,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成果将再一次让 世界瞩目! ”数模混合动模测试平台,从思路提出、设计规划到具体 实施,每一步都是“中国创造”,每一项都是“世界首例”。目 前,动模测试平台已突破包括一体化MMC换流阀动模低压 模型设计技术,换流阀模型电场、磁场综合应力分析与电磁 兼容研究在内的8项关键技术突破,即将完成

10、调试,全面建 成。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动模测试平台就实现了从小容量等 效试验到高压大容量全效试验的飞跃,这里边每一个想法, 每一项技术,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中国基因”。这是一种 充满创新的律动,蕴含着万千希望。这一股“柔性的力量”,正推动世界能源利用进入新的维 度,开创世界能源供给的新纪元。普瑞工程公司正全力以赴, 积极参与这场振奋人心的技术革命。柔性直流输电是以电压源换流器为核心的新一代直流 输电技术,广泛适用于风力发电等间歇式能源并网、重要负 荷供电、孤岛供电、电网黑启动、多端直流联网等领域,是 构建智能电网的特色技术之一。开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打造全直流产业链的一项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