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3349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词类活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目的:1、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2、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教学重点难点: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教学媒介多媒体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步骤: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3、“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2、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 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一)表示时间1、时汉连伐胡。2、日侍坐备顾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 “时、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当时、每日、每月、每年”之意。用在形 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那样)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用船)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1、童子隅坐而执烛。(在墙角)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在朝廷上)(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面署第一(当面)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从水路、从陆路)(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3、孔子东游。(向东)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 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 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示例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4、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质于秦。质: 做人质名词(含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 ?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 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1.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 活用为动词。示例:范增数目项王。(

5、鸿门宴)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 眼色的意思。“冬实”“夏荣”都是主谓结构,后面的名词“实”(本意是果实),“荣”(本 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2. 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 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 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

6、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 的”。3.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 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4.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福”“衣”两个名词的前面有副词“弗”“皆”修饰,都活用为动词。“福”是“赐 福”的意思;“衣

7、”是“穿”的意思。5.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远” 是形容词,用在代词“我”的前面,活用作动词,“远”是远离的意思。6. 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

8、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7. 名词用“而”连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活用作动词。 例如:儿涕而去。(促织)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 “西”是向西的意思。三、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 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示例: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舞幽壑之潜蛟。

9、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4、令诸君知天亡我。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使回去 使舞动 使相斗 使灭亡 使失望 使学 习)(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示例 春风又绿江南岸。 答案: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答案: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使秦国(的势力)削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答案: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四、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0、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 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 译为认为、以为 等。(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示例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答案: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简析:句的“奇其言” “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 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

11、“天下”小的状态。(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示例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 意宰割)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孟尝君客我。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五、形容词的活用(一)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 的

12、铠甲和锐利的兵器。示例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晓看红湿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固:坚固的地势红:红花 绿、红:绿叶、红花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远近”:天下的人 高:高处(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 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火尚足以明也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答案:穷:看尽明:照明

13、美:赞美 高:升高 多:推崇,赞许六、动词的活用(一)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 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 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答案:出、入:产品、收入得:收获、心得 作、制:措施、制度谗、讥:诬陷、嘲讽的话捕:搜捕活动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二)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

14、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 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 哀怜”之意。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答案:泣:为动用法,为 哭泣死国:为国事而死哀:为哀悼 哀:为哀叹练习: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有口皆碑2、草木皆兵3、无所事事4、南征北战5、蚕食鲸吞6、不胫而走7、风餐露宿8、星罗棋布名作动成为记功碑名作动成为敌兵名作动做名作状向南、向北名作状像蚕那样、像鲸那样名作动长腿名作状在风里、在露天名作状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9、日理万机名作状每天10、不可理喻名作状用道理11、未雨绸缪名作动下雨12、先礼后兵名作动以礼相待、动用武力13、春华秋实名作动开花、结果14、风雨同舟名作动乘船15、耳闻目睹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16、乌合之众名作状像乌鸦一样17、蜂拥而至名作状像蜜蜂一样18、衣冠禽兽名作动穿衣戴帽19、道听途说名作状在道路上,在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