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设想的社会 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 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 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
2、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 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 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 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 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 使 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
3、以来,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通过改革, 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 “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 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 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 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二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曾提出了科技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 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 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在 1953 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 毛泽东就提出 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 年, 周恩来代表党 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 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 技术现代化。 1958 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把 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革命上来。 196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 “科 学技术这一仗
5、,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好。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 法提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经过广大 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 我国在核技术, 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 科技领域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要成果。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 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重要的科学分支和新兴应用技术, 如生物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地球化学,射电天文,高能物理以及喷 气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术等,也 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十分关注世界科技革命对我国发展
6、科 学技术的紧迫要求。 邓小平指出,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 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 个别的生产技术上 获得了发展, 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 而是几乎在各 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根据现代科技革命和生 产力发展的新趋势, 1988年 9月,邓小平进一步强调:“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此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 标志”,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习 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 强调了大
7、力发展科技技术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大力发展科技技术, 党中央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相继 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 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 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 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 劳动者,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建设规模宏大, 结
8、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 来,我国的科技技术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创创新,集成创新和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造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 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 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9、。十八大还强调, 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 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 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 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 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 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 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 明确提出建立健 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
10、收再创新的体质机制,健全 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 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 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三、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的一 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 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的理论性。 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 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
11、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 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另一方 面,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城 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凸显。为了保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党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 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发展鼻血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 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
12、发展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 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 展。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 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 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 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