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讲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42799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印关系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印关系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印关系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印关系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印关系讲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印关系讲稿一、中印关系引入1、印度介绍1)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地处北 半球,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 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英联邦成员国。西方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 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实权由总理掌握。宪法于1950 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 主共和国。政党:执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在野党、印度人民党、印度共产党、泰卢固之乡党。2)经济文化发展: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 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

2、体系,自给能力较强。但农业增长缓慢,通膨压力加大。 她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水准差异悬 殊。2、中印外交1)印度的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时冷战。最初的印度的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 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 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 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印度也是金砖国家集团成员之一。2)中印的外交事件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中印建交后的关系时好时坏,以下是中印建交 以后发生的一些事件,:(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是提出“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1959年西藏

3、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 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8 年、1992年、1993年、1994年印度先后均有总理、总统等访华。1996年李鹏 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乔石委员长、江泽民主席分 别访问了印度。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 严重受挫。2000年,5月28日-6月3日,应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印度总统纳 拉亚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2年,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中印之间关于锡金的地位的异议还没完全解决。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 功访华,两国领导人

4、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3年,印度总 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12 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印度总理辛格。)习近平指出, 中方始终视印度为战略合作伙伴。二:中印经济关系中印的经济合作的意义重大,其一,中国与印度是近邻,一项对金砖四国(巴 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在2050年有望超过美国等发 达国家)的研究表明,未来5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其二是 中印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那么中印的经济关系现状是怎样的呢?中印贸易始于1951年。(1954年10月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

5、84年8月, 两国政府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自1986年以来,还先后签订了七个年度贸易议 定书。)中印两国贸易发展较快,贸易额不断增长,交换的商品品种逐步扩大, 两国贸易界人士往来也不断增多。两国贸易额虽不断增加,但是整个贸易金额还 不是很大。造成此种贸易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加剧的主要 原因在于双边贸易结构的不对称。印度对华出口主要以铁矿石、棉纱等低附加值 工业原材料为主,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主要包括家电、工程设备等高附加值商 品。双边贸易不平衡直接导致贸易摩擦增加。仅2011年,印度就针对中国进口 商品进行了 5次反倾销调查,增加税率次数累计达22次。第二印国内仍有些人 对发

6、展双方经贸关系持消极态度,“中国威胁论”在印度还有一定市场,为中印 经贸发展设置很多障碍,阻碍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另外,近年来印度虽然在不断 调整关税税率,但是关税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平均关税率仍达27%的水平,中 国商品进入印度还有很多障碍。第三中印关系一直相对紧张,存在领土争端等多 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藏南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目前仍然存在军事冲突的可 能性。第四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印度宗教派系繁杂。第五印度很多地方 依然保持着农业社会的特点,习惯于自给自足。三、中印领土问题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从历史上在每一段边界 上都有争议领土。1、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

7、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 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 1987年宣布成立了 “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前定居在那里的 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如下图:东段)1962年中印战争(1962 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这场边界战争。这是一场让整个世界都感到莫名其妙的 战争。因为中国原本已在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和胜利。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 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而这时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 好关系的愿望,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 有人这样评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胜利者(

8、中国)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 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2、中段涉及的争议领土面积相对较少,有波林三多、巨哇、曲惹等处约2100 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全部都是印度实际控制。3、西段涉及争议领土 3.3万平方公里,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塞钦,而 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如下图:西段)最近的中印领土争端:印度介入中国南海争端。印度正在越来越深地卷入中 国南海的领土纠纷,从而加剧了中印的紧张局势。在太平洋地区的10年低调之 后,印度已经不满于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日本的地缘地位,随着自信心的提 升,印度也开始在亚太地区大秀肌肉。印度采取了 “向东看”的

9、外交政策,加 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发展海军远洋作战能力,意图走出印度洋这一 传统作战区域。随着中美对抗加剧,日本复活军国主义趋势更加明显,印度进入 中国南海使太平洋真正变成了大国角力的多极化战场。中国已经和印度建交多年建立频繁的贸易关系,为何印度却介入中国的南海 问题,他的目的何在?主要有两方面:1、近年来中印能源竞争态势日趋明显, 其对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性愈发关注。印度希望通过扩大印度洋-马六甲海 峡-南海海域的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钳制作用。2、印度试图通过介入南海 事务,强化其在这一海域的军事存在,从源头上阻止中国进入印度洋。此外,也 有印度国内的学者提出,利用南海事务为印度在中印边界谈判中赢取战略筹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