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42753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作者:沪江思维导图网编辑点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新方略,特别在文科复习中,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章节复习、概念间对比、知识归纳总结、地理专项复习等,有助于强化记忆,举一反三。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方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引区域地理考察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规定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

2、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结识一种区域,并在后来独立结识一种新的区域时,懂得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结识和解释一种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如何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构造;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结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区域问题。 .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管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如下特性: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

3、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涉及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结识,以及形成地理特性、地理联系的理性结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性及其差别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原则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结识一种区域”的课程目的,就不能只是机械地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注重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顿、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批准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措施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

4、力,使学生完毕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原则“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结识一种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管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本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措施,进而学会将知识措施迁移,可以自主地学习其她类似区域。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种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

5、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种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种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步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措施和方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环节:先从位置和范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涉及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涉及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

6、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性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措施,在解决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懂得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区域地理的复习事实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畴自然环境特

7、性人文环境特性”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懂得区域地理要素重要有哪些;每个要素涉及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后来独立结识一种新的区域时,懂得要从哪方面去结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 搭建以区域特性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某些区域已具有了某些感性的结识。这些感性结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性,是学生感爱好又是值得我们去摸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重要区域

8、特性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区性即位置和范畴导致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性,“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性的重要因素,涉及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后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运用该区域。 这种逆向地理思维可以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3.以思维导图指引区域地理的考察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

9、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重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察应用。区域地理考察,重在考察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运用某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例题:读图,回答问题。(1)台湾的粮食作物重要发布在(地形区),最重要的因素是:.? (2)台湾的森林重要分布在 (地形区),台湾树种种类丰富的最重要因素是.? (3)台湾的工业区和都市重要分布在 (地形区),最重要的因素是.? 附参照答案: .西部平原 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2.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海拔高,垂直差别明显 3西

10、部平原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和都市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本 本题实际考察学生的就是农业、工业和都市的分布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工农业分布的重要因素有诸多,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也许就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因素做论述。学生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种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涉及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环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尚有诸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别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种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去谋求更加抱负、更具实效的教学措施和模式。编辑:冯婧 05月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