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25221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重点及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一 .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

2、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1925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三 .关于词牌词牌是 “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 “沁园春 ”词牌由此得名。四 . 整体感知,诵读鉴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

3、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 毛泽东,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1 .师范读,正音。舸 寥廓 峥嵘 遒 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点拨:上片 “看”字和下片 “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2 .感受形象,理清思路。沁园春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 ” 的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 “我” 的形象的关键动词。明确: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

4、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五.具体分析鉴赏1. 鉴赏前三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思考讨论: “独立 ”能否改为 “站立 ”或 “直立 ”?明确:不能。 “独立 ”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2. 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

5、的景色呢?现在咱们就来具体欣赏一下。词人通过一个“看”字,以视野所见来些湘江的秋景,使得 “看”字所统领的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现在咱们来齐读这几句。学生齐读,师点评。( 1 )提问:现在大家来找一下, “看 ” 字统领了哪些意象?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2 )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万山红遍” :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 ” 写出红之广。“层林尽染” :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联系:杜牧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

6、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 ” , “击”可以改为 “飞” 吗?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鱼翔浅底 ” , “翔”可以改为 “游 ” 吗?明确: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 “翔 ”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 :表现出了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景象。这句也是一个哲理性的概括。比较:竞:竞争,竞赛。竟:出乎人意料。(板书:竞、竟)( 3 )思考: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又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眺、近

7、观、仰望、俯视。思考:这一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4 )比较鉴赏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湘江秋景图天净沙 秋思:萧索寂寥,苍茫凄迷,是“秋思之祖 ” 。表达了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湘江秋景图:绚丽多姿,充满生机。表达了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 品读上片后三句。(

8、1 )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 ” 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 “怅” 。这里的 “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 “问”。(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 “谁主沉浮 ” 的问题, “主沉浮 ”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

9、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往往表现出 “伤秋 ”“ 悲秋 ” 的意绪。如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而毛泽东却抛却了这种哀伤叹息的悲哀之态,以生动地描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境界。【篇二: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二、背诵全词。教学设想一、教时 :1 课时。二、重点与难点 : 诗词欣赏与评价。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联想比较 ,鉴赏评价。四、教具准备:1 .投影片2 . 录音带

10、 : 范读带、配乐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 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 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 ,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 ,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 首,其中,以 “沁园春 ”为词牌的长调 (91 字以上 )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2 、简介词的知识 : 词 , 又称长短句

11、。词最初称为 “曲词 ” 或 “曲子词 ”,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有词牌, 又称词调。词牌, 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 ,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 ,所以写词叫 “填词 ”, 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 “沁园春 ”是词牌名 , “长沙 ”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 ,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二、诵读鉴赏1 、整体感知 ,熟悉内容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喉、稠、遒、遏生齐读 ,熟悉内容2 、感受形

12、象, 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 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默读圈点 ,找出塑造“我 ”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 : 立、看、怅、问、携、忆、记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 :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 : 独立深思 ,忆旧言志。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 ,若不能背 ,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 ,具体把握情感特征。3 、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 ,

13、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 3 句的正常语序为 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 ,这里将 “独立 ”置前 , “独立 ”这个词 ,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 ,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 ?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 “特写 ”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 ,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 “独坐敬亭山 ”闲适 ,柳宗元 “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 ”橘子洲头 ,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 “寒秋 ”的氛围中 ,联系 “长沙 ”、

14、“湘江 ”, 我们会想见屈原 “哀秋冬之绪风 ”,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 ”,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审言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湘江北去,诗人南下 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 注释背景说明 ),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 ,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就长沙的内容而言 ,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 ,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明确 :上阕

15、“看”统领的 7 句是借景抒情, “怅”、 “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下阕的 “携”、 “忆”、 “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a、 “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 : 山、林、江、舸、鹰、鱼 :万类。体会到怎样的意境?讨论提示 : 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 )但诗人眼中之景 ,意象密集 ,组合有序 ,或远或近 ,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 )、范围 (遍、漫 ),色彩浓度 (尽染、碧透 ),运动力度 (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