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425161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控制课设双闭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案(运动控制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定量仿真(n*=400 )起止日期:2012 年12 月17日至 2012 年12月28日学生姓名张雅容班级09电气 1 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标准文档2012年 12 月28 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 2013 学年第1学期控制与机械工程学 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09电气一班级课程设计名称:运动控制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双闭环电流调速系统定量仿真完成期限:自 2012 年12月17日至2012 年12月28_日共2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日期

2、:目录一、概述 4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42.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42.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52.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太结构图和静特性 62.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72.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7三、仿真软件步骤介绍 7四、仿真设计 8五、仿真结果分析 1.2六、设计结论分析 1.2七、总结与体会 1.2八、参考文献 1.3、概述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 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调速还是交 流拖动系统的基础。该系统中设置了电流检测环节、

3、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 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前者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后者通过转速 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 的目的。该系统起动时,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起动电流保 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 使转速随转速给定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内环跟随转速外环调节电机的电枢电流以平衡 负载电流。并通过 Simulink 进行系统的数学建模和系统仿真,分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 特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电力传动装置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得到广

4、泛应用, 对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能够实现制动调 速,因此我们就要对这样的自动调速系统作一些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双 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包括主电路和控制回路。主电路由晶闸管构成,控制回 路主要由检测电路,驱动电路构成,检测电路又包括转速检测和电流检测等部分。按电机的类型不同 ,电气传动又分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直流调速是指人为地或自动地 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以满足工作机械的要求。从机械特性上看,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参数或外加工电压等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机械 特性的交点 ,使电动机的稳定运

5、转速度发生变化。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 于在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轧钢机、矿井卷扬机、挖掘机、海洋钻机、金属切削机床、造 纸机、高层电梯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 交流调速 系统发展很快, 然而直流拖动系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 并且从反馈闭环控制 的角度来看, 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所以直流调速系统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调速传动的控制 装置主要是各种电力电子变流器, 它为电动机提供可控的直流或交流电流, 并成为弱电控制 强电的媒介。 可以说, 电力电子

6、技术的进步是电气传动调速系统发展的有力地推动。 把这两 者结合起来研究直流调速系统,更有利于对直流调速系统的全面认识 .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2.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双闭环(转速环、电流环)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 系统。 它具有动态响应快、 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我们知道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 扰性能, 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 采用转速负反 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 例如要求起制动、 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 单闭环系统就

7、难以满 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系统中, 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 但它只是在超过临 界电流Ider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1-(a)所示。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 到达稳定转速后,

8、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 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 1-( b)所示,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 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b)理想快速起动过程图1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

9、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 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我们采 用双闭环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 的阶段。2.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如图2所示,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 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 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 AS

10、R和ACR 般都采用PI调节器。因为PI调节器作为校 正装置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 使系统在稳态运行时得到无静差调速, 又能提高系统的 稳定性;作为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 稳和准为主,采用PI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图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图中U*n、Un 转速给定电压和转速反馈电压U*i、Ui 电流给定电压和电流反馈电压ASR 转速调节器ACR 电流调节器TG 测速发电机TA 电流互感器UPE 电力电子变换器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太结构图和静特性首先要画出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3所示,分析双闭环调

11、速系统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调节器的稳太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一一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相当与使该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U在稳太时总是为零。图3Id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静特性来说,只 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2.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传递函数或零极点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动态结构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图中 Wasr(S)和Wacr(S)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

12、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I d显露出来。图4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其输出限幅值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其给定电压Ui* 变化;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使系统获得最大加速度起动; 当电机过载甚至于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从而起大快速的安全保 护作用。当故障消失时,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三、仿真软件步骤介绍通常控制系统仿真的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建立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描述系统诸变量

13、间静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称为静态模型; 描述自控系统诸变量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动态模型。常用最基本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与系统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基本定律,例如牛顿定律、 克希霍夫定律、 运动动力学定律、 焦耳楞次定律等来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模型。 这是解析法 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很多复杂的系统, 则必须通过实验方法并利用系统辨识技术, 考虑计算所要求的精度,略去一些次要因素, 使模型既能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本质, 又能简化分析计算的工作。 这是实验法建立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系统仿真的主要依据。第二步,建立自控系统的仿真模型原始的自控系统的

14、数学模型比如微分方程, 并不能用来直接对系统进行仿真。 还得将其转换为能够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模型。对于连续控制系统而言, 有像微分方程这样的原始数学模型,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求得自控系统传递函数数学模型。以传递函数模型为基础,等效变换为状态空间模型,或者将其图形化为动态结构图模型,这些模型都是自控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于离散控制系统而言,有像差分方程这样的原始数学模型以及类似连续系统的各种模 型,这些模型都可以对离散系统直接进行仿真。第三步,编制自控系统仿真程序对于非实时系统的仿真,可以用一般的高级语言,例如Basic、Fortran或C等语言编制仿真程序。对于快速的实时系统的仿真, 往

15、往用汇编语言编制仿真程序。 当然也可以直接 利用仿真语言。如果应用MATLAB的Toolbox工具箱及其Simulink仿真集成环境作仿真工具,这就 是MATLAB仿真。控制系统的 MATLAB仿真是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一个特殊软件工具的 子集。第四步,进行仿真实验并输出仿真结果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对仿真模型与仿真程序进行检验和修改,而后按照系统仿真的要求输出仿真结果。四、仿真设计设计后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如下:由于本文只进行了理论性设计,故在系统安装与调试阶段只对控制电路部分进行了MATLAB仿真,以分析直流电机的启动特性。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对系统在阶跃输入和负载扰动情况下的动态响应(主要为转速和电枢电流)进行仿真。仿真可采用面向传递函数的仿真方法或面向电气系统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本文采用面向传递函数的仿真方法。参数设置如下:gain gainl step stepl仿真后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