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41918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 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 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

2、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 识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 奇妙与和谐。 .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本着元素周期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说教法:略5、说学法:略6、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

4、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 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讲授新课元素周期表。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 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 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 8、9、10三个纵行称为皿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提问共多少族? ( 16)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学

5、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 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 即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投影表5-11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周期序数1短周期 2 3 4长周期 5 6不完即期7起止元素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 Rn Fr-112号包括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26

6、核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教师从 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 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氨,第7周 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 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 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 第6周期中,57号元素例(La)到71号元素错(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 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例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舸(Ac)到103号元素镑(Lr), 共15种元素,它们原 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舸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 构紧凑,将例系元素和舸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

7、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舸系元素中 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 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学生活动,教师板书教师罗马数字I、n、出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族序数。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七主七副皿和零。(3)元素的性

8、质与原子结构我们把I A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 何?是否完 相同?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实验1将一干燥的增竭加热,同

9、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塔期中, 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 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 金属钠更容 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 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

10、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待冷 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 23滴酚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学生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还原性增加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3)总结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

11、习中验证一下。(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 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5)布置课外作业1-5元素周期律各位专家,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

12、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 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又t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 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 们归纳的科学方法。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

13、究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 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 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4、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1)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分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 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把 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 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呈周

14、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 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 NaMgA1(3)、投影 性质Si P S Cl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 高温 应的条件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须加 热,反应可逆 光照或点燃 氢化物的年I定性 SiH4见空气PH3可以用热的玻璃 H2S加热 到30

15、0 c 1000c加热只有 自燃棒引燃分解0.01 %分解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HC1O4比硫酸更强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H4SiO4的酸性弱酸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Si P S Cl(4)总结论Na Mg Al Si P S Cl从左到右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由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非常明显,对学生进行辨正口t物主义教育 )最后扩展提高:不仅从Na到Cl元素 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元素也不例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5)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甲烷说课甲烷指导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 材的教学要求是面向 体高中学 生,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 能力,应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位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科书必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