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简答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41904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简答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答:主要两个方面:(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 互影响。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 组织器官联成有机的整体;(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 的必要条件。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必然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的反应。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

2、关系,概括、判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 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 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孽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五行学说则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 缺少的最基本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答:基本内容有四个:(1)阴阳对立制约。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主要 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2)阴阳互

3、根互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 关系,称为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消长平衡。阴阳之间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 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即指阴阳之间的平衡,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相对的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前条件 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般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答:其意是指阴阳相互依存。阴代表物质,阳

4、代表功能,物质居于体内,所以说“阴在内”,功能表 现于外,所以说“阳在外”。在外的功能(阳),是在内的物质(阴)运动的表现,故说阳为阴之使。在内 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说阴为阳之守。张景岳说:“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答:“阳病治阴”的阳,是指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执证;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阴病 治阳”中的阴病,是指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答:因为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每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故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为

5、阴,腑为阳。五腑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 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五脏属阴,是与六腑属阳相对而言,心肺居上属阳,是以脾、肝、肾 位于下部属阴相对而言。8、简述五行的特性。. 答: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伸为具有生长、升 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特性。引伸为具有湿热、升腾作 用。土爱“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金曰从革。“从 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 的特性。引伸为具有寒凉、滋润

6、、向下运动的作用。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如何? 答:五行生克乘侮,含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四个方面: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的资生作用。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乘,即以强凌弱。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顺序与相克同。相侮:侮,有这里是“反侮”,亦称“反克”。是指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顺序是相 克关系的反向。相生和相克属自然或人体生理正常的现象,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 克现象。10

7、、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答:(1)用于诊断方面:由于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异常变化, 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归属于五行。所以,根据五行的归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诊断疾病 推断病情。(2)用于治疗方面:一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之间的关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控制疾病的传变。二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 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据相克 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二)论述题 1、试用阴阳学说

8、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答: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系正气(人体的抗病机能)与邪气(致病因素)两个方面。病邪有阴邪和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 气两个部分,当邪气侵袭人体,邪正抗争而导致阴阳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偏胜或偏衰的时候,就会发生 各种相应的病证。例如阳邪致病,则是致阳偏盛的实热证。阳胜的病变又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所以说“阳 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邪致病,则导致阴偏盛的寒实证。阴胜的病变又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 说“阴胜阳寒”“阴胜则阳病”。又如阴阳偏衰的病证,人体的阳气虚损,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而出现 寒象,所以说“

9、阳虚则寒”。若人体的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则出现阳相对偏亢的热象,所以说:“阴虚则 热”。在阴阳偏衰的病者中,还会出现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证。此外,还 有阴阳的转化,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尽管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但均可用阴阳失调来概括说明。“阳 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病理总纲。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答: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平 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衡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

10、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 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 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湿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 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的实证,故“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对阴偏衰的治疗,由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 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有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 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对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1、的 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阴或阳的偏衰,即阴虚 或阳虚,为正气阴或阳的虚损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为“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治疗原 则。此外,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还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2)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也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来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 性: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味:辛、甘、淡药为阳;酸、苦、咸药为阴。升降浮沉;升浮药为阳;沉降 药为阴。总之,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根据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 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

12、正因疾病所致的阴阳失调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答: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五脏的五行归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 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 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配五行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 肾(水)之精能化血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阳热能温运脾阳助运化;脾(土)化生水 谷精微上充于肺;肺(金)清肃下输水津于肾,以助肾水。这就是以五行相生来说明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另一方面,肺(金)气清肃下行可以抑制肾水的

13、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 的温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以五行相克来说明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答:五行学说不仅可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联系,而且也可用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 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可以传至本脏,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 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如肾属水,肝属木,水 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是母病及子,若肝病及肾,是子病犯母。(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

14、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侮是相克的反 向而致病,又称反侮。以金、木、土为例,肝火盛(木气有余)不仅可以对脾(土)克制太过,即木(肝) 乘土(脾),又可影响及肺(金,称木侮金。五行学说认为五脏病变时的相互传变,均可用五行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明。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答:主要两个方面:(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 互影响。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 组织器官联成有机的整体;(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 的必要

15、条件。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必然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的反应。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 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 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孽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五行学说则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 缺少的

16、最基本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答:基本内容有四个:(1)阴阳对立制约。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主要 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2)阴阳互根互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 关系,称为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消长平衡。阴阳之间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 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即指阴阳之间的平衡,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相对的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前条件 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般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