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41882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农安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北固山下课题次北固山下课 型新 授 设 计 者目标导学重点目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熟练背诵。难点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赏读入境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悟读品味1 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研读展示倾听他人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体会一下

2、交流的快乐。在交流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吧!“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

3、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

4、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精读积累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美读运用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