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1500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高三语文组 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文言文必修五文言文渔父复习导学案 主备: 曹萃芬 审核:高三语文组【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 2、归纳与本文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举、见、行、察、安、复、是、而、其)。3、通过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积累写作题材。 【重点、难点】 1、归纳与本文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举、见、行、察、安、复、是、而、其)。2、通过对屈原伟大人格的认识,积累写作题材。 【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一) 了解作者屈原。 ( )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 ),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主张推行“美政

2、”,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伟大爱国主义者和( )诗人。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二)给划线字注音。 憔( )槁( ) 渔父( ) 闾( ) 浊( ) 滞( )淈( ) 餔( ) 歠( )汶( ) 皓( ) 莞( )鼓 枻( ) 濯( )(三)划线字词解释。1、屈原既放 2、自令放为 3、渔父莞尔而笑: 4、遂去,不复与言 5、可以濯吾缨 6、行吟泽畔 7、形容枯槁 8、圣人不凝滞于物 9、何不淈其泥 10、新沐者必弹冠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渔父

3、: 2、子非三闾大夫与 五)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何故深思高举 4、新浴者、新沐者 5、可以濯吾缨 (六)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 (七)指出特殊句式。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既放( ) 游于江潭( )是以见放( )行吟泽( )圣人不凝滞于物( ) 自令放为( )(8)、翻译重点句子。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译句: 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译句: 3、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句: 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

4、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译句: 5、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译句: 6、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译句: 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句: 8、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译句: 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句:10、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译句: 1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句:二、【拓展延伸】(一)字词拓展(一词多义)1、举 举世皆浊我独清。( )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举孝廉不行。( ) 杀人如不能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戍卒叫,函谷举( )千钧

5、之重,人不轻举( ) 兴举义兵 ( )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2、见 是以见放 ( ) 渔父见而问之曰( )项伯即入见沛公(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冀君实或见恕也( ) 军无见粮( )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行 行吟泽畔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为君翻作琵琶行( ) 赵王畏秦,欲毋行( )天行有常( )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察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唯陛下察之( ) 前太守臣察

6、臣孝廉 ( )人至察则无徒( ) 5、安 安能以身之察察 ( ) 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6、复 遂去,不复与言 ( ) 更若役,复若( )昭王南征而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 )王辞而不复( ) 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是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觉今是而昨非( )是又在六国下矣( )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8、而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蟹六跪而二螯( )城入而璧留赵(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 )军惊而坏都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况: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既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已: )9、其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孰能讥之乎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二)、片段习作练习A、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段200300字的议论性片段。B、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请以“价值”为话题写一段200300字的议论性片段。请选取其中之一进行练笔。1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