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1436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超声诊断原理与诊断基础第一章超声 诊断概 述一、超声诊断学 现代科技(电子技术、计算机科 学等)与声学原理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即为超声诊断学。二、超声发展史A型:超声示波诊断法幅度调制型,以波形显示界面回波。纵轴为回波幅度,横轴为超声波传播深度。属一维显示,反应不同深度界面的反射强度,于1958年应用 于临床。M型:超声光点扫描法M型超声心动图。纵轴为界面运动幅度,横轴为时间,曲线灰度代表界面反射强 度。属一维显示,反应界面随时间的运动曲线,1961年应用于临 床。B型:超声显像诊断法辉度调制型。即以光点的形式显示二维切面图形。仪器结构复杂,主要部件有探头、发射电路、

2、接收电路、扫 描电路、主控电路、显示器。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70年代中后期采用了灰阶及DSC技术,实时超声图像质量大大改善,于80年代迅速发展并普 及,90年代后期进入全数字化时代。DSC:数字扫描转换器,主体是图像存储器,使数字信号转变成标准 电视扫描制式的模拟信号,显示为稳定的二维图像。D型:超声频移诊断法Doppler频谱、CDFI、CDE、DTI等,1983 年日本Aloka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超,并首先规定朝向探 头与背向探头的血流分别以红色及蓝色显示。20世纪90年代彩超迅速普及,90年代后期进入全数字化时 代。三维超声: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三、超声诊断的

3、优点、局限性及临床应用1、超声与普通 X-CT等影像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1)无放射性,无创伤,价廉,方便快捷,可反复检查。(2)直观实时显示检查器官与病灶的切面图像。(3)对活动脏器(如心脏)能实时动态显示其切面图像,便 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而无需任何造影剂。(5)对软组织内的病灶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实质性 器官中23mm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2、超声诊断的局限性:超声对骨与含气性器官透射率太低,故目前超声对骨关节、颅脑、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受到限制。3、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1)腹部脏器的器质性病变与腹部包块。(2)妇科疾病与盆腔包块。(3)生理产科、病理产科、胎儿畸形检

4、测。(4)浅表器官(如眼球、甲状腺、乳腺、睾丸等)与浅 表软组织疾病。(5)心脏疾病。(6)外周血管疾病。(7)胸水、腹水及穿刺定点。(8)介入性超声(用于诊断与治疗)。四、超声诊断的学习方法1、 努力学习临床知识。2、认真学好超声专业知识。3、勤实践,勤追踪,勤总结。第二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第一节 超声波的性质一、超声波的性质波: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自然界常见有电磁波与机械波。* 电磁波:无线电波、可见光、X线等,可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如声波、水波、地震波 等,只能在介质中传播。声波属机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02万Hz的机械波,在人 的听阈范围内。

5、超声波属机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万Hz以上的机械波。 超声诊断应用的是超声波的纵波。超声波产生的基本条件:1、产生超声波的振动源。2、传播超声波的介质。二、超声波的物理量1、 周期(T)与频率(f):介质中质点自平衡位置往返一次(一次全振动)所需时间叫周 期。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2、 波长()与声速(C):一个振动周期内振动传播的距离叫波长。单位时间内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C=f(经验公式:在人体软组织中=1. 5mm/ f) (1)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相同,即介质中的声速只与介质的性质(弹性系数与最新资料推荐 密度)有关,与频

6、率无关。例如,不同频率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0m/s。(2)频率相同的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声速不同。(3)在同一介质中,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f ),频率越 高,波长越短。3、波幅: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波幅。波幅越大,波的能量越高。4、声强:声强指在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的超声能量。还可理解为单位面积上被照射的声功率。医学诊断用超声频率高,剂量小,平均声强控制在 10-20mW/cm2。治疗用超声频率低,剂量大。2的范围内,最高不超过100mW/cm三、超声波的声场 声场: 探头向前方辐射超声能量所到达的空间称声场,即介质中有超 声波存在的区

7、域。声束:包括主瓣与旁瓣,声束随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而逐渐扩 散。近场:声束不扩散,呈狭窄的圆柱形,因此近场的指向性和横向分辨 力咼。2/4 (L为近场区长度,d为换能器直径)L=d远场:声束扩散,横向与侧向分辨力下降,必须进行声束聚焦处理(几 何聚焦、可变孔径、电子聚焦)。扩散角SinQ=l. 22 /d四、超声波的物理特性:1、束射性(直线传播)2、反射与折射3、散射与绕射4、 衰减5、多普勒效应第二节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一、 压电效应:压电晶体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会在晶体表面产生电荷,反 之,若对晶体施以交变电场,晶体也会产生应力变形,这种机械 能与电能互相转变的现象称压电效应。前者称正压电

8、效应,后者称逆压电效应。二、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电声转换1、 超声波的发射利用了逆压电效应。当压电晶体受到仪器产生的高频交变电压作用时,压电晶体将 在厚度方向上产生胀缩变形,即振动。这个振动的晶片即成了超声波的声源,当振动频率超过2万 Hz时即为超声波。2、超声波的接收利用了正压电效应。当回声信号作用于压电晶体上时,相当于对其施加一外力,晶 体表面将产生携带回声信息的微弱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经放大、处 理后即能在显示器上以光点形式显示用于诊断的声像图。三、超声探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1)压电晶体:产生压电效应,与发射及接收超声有关。目前常用压电陶瓷材料是锆钛酸铅。(2)吸声背块(背材):吸收

9、背向辐射的超声,提高纵向分辨力。(3)匹配层(面材):A、导声作用(声阻抗匹配)B、保护电极与晶体。声阻抗匹配条件:A、匹配层厚度d=1/4 。B、匹配层声阻抗Z22二Z1*Z3。(4)聚焦件:在匹配层前方加聚焦件(几何、电子),使声束聚焦,从而提 高横向分辨力。(5)电极与电路:功能:发射及接收超声波,起换能器作用。四、探头的主要参量1、 频率:一般在220MHz之间,低频探头适用于深部器官检查,高频探 头适用于浅表器官检查。2、分辨力:包括时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与对比分辨力。A、时间分辨力:指帧频,腹部实时超声要求18cm深度时,帧频大于25帧/s,心脏实时超声要求18cm深度时,帧频大于

10、30帧/s。B、空间分辨力:指超声探头能分辨空间相邻两个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包括纵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纵向分辨力:超声探头能区分声束轴线上相邻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与探头频率有关,探头频率越高,分辨力越高,理论上约/2, 实际上3. 5-5MHz探头纵向分辨力约1mm。侧向分辨力:指声束扫描平面内垂直于声束方向(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 与声束宽度有关。3. 0-3. 5MHz探头侧向分辨力约2mm。横向分辨力:指声束扫描平面的厚度方向上(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与 声束宽度有关。C、对比分辨力:指灰阶级数(由白到黑的灰阶等级),现代超声仪一般256级。3、穿透力:超声在介质

11、中传播时,能量不断衰减,到达一定深度时,不 能产生可被接收的反射。能产生有效反射回声的传播距离,就是穿透力,与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穿透力越低。五、探头的种类:1、按扫描方式分:线阵、凸阵、扇扫(包括机械式与相控阵)、三维容积探头。2、低频探头(2-5MHz)、高频探头(大于5 MHz)。3、单频探头(一个中心工作频率)、宽频探头(工作频率范 围宽,带宽系数大于0. 5)、变频探头(频率可变,有二个或二个 以上的中心工作频率)、宽频+变频。六、超声耦合剂的作用:排除空气,增加透声,起导声作用。要求超声偶合剂的声阻抗接近于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阻抗。第三节超声波的传播一、几个重要概念声阻抗、声 强、介

12、质与界面1、 声阻抗: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点的声压与质点速度的复数比称声阻 抗,它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声阻抗Z= c。(Z:声阻抗;:介质的密度;c:介质中的声速)2、 声强:指在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超1厶匕1=1.声冃匕量。3、介质与界面:介质是超声波传播的载体。界面指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大界面(界面大于声束波长)产生反射,且反射强度与入射角有 关。小界面(界面小于声束波长)产生散射与绕射。二、声波的传播方向超声的束射性(直线传播)是诊断用超 声首要的物理特性,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在非均匀介质 中将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和衰减等现象。三、反射

13、、透射、折射反射:超声波入射至两种声阻抗不同的介质中,部分或全部声能在其 界面处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称反射,大界面的反射有非常显著的角 度依赖性,入射角越小,反射越强,入射角越大,反射越弱。透射:超声波穿过多层声阻抗不同的介质向深层传播称透射。折射:指穿过大界面的透射波发生声束前进方向的改变。声学研究表明:界面反射回声的强弱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有关,可用声 强反射系数表示:R二反射波声强/入射波声强二(Z2Z1/Z2+Z1) 2 从上式可看出:两种介质在其界面处存在声阻抗差是界面反射的必要条件,是 超声成像的基础。声阻抗差越大,超声反射越强,声阻抗差越小,超声反射越 弱,二维超声就是根据超声

14、反射强度进行灰阶编码(白-灰-黑)而 成像。1、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越大,反射越强,透射越弱。一般认为两种介质声阻抗有0.1%的差别,在其界面上就能发生 反射,因此超声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力。但在固体气体或液体气体等声阻抗差很大的界面上超声几乎完 全反射,难以透射,因而限制了超声在骨关节、颅脑、胃肠、肺 的应用。2、两种介质的声阻抗越接近,反射越少,透射越多, 当 Z1=Z2时,没有反射,只有透射。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就是如此。超声诊断常利用这一特性来鉴别病变的囊性、实性或被检结构 的均匀性。3、人体组织回声类型:(1)无反射型:介质的组织结构均匀,无声阻抗差,因而无反射,声像图上 表现为无回

15、声,如液体。(2)少反射型:介质结构较均匀,声阻抗差较小,因而反射少且幅度低,声 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如人体软组织与实质性脏器。(3)多反射型:介质结构复杂且不均匀,声阻抗差较大,因而反射多且幅度高, 声像图上表现为高回声。在两种组织交界处或结构复杂且不均匀的组织多属此回声类型。(4)全反射型:在软组织与含气性组织或骨骼的交界面,因声阻抗差极大,超 声波几乎全部反射,而不透入第二介质,声像图上表现为强回声, 后伴声影。四、散射与绕射散射:超声波与小界面微粒(d)作用后,大部分声能继续向前传 播,小部分声能激发微粒振动,形成新的点状波源,向各方向辐射 声波,即散射。只有朝向探头的散射信号(背向散射)才会被探头接收到。 人体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对超声波的散射是细微结构成像的基 础。绕射(衍射):如果介质中界面尺寸ds ,声波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